中银国际在8月1日推出中银国际粤港澳大湾区龙头指数(简称“粤港澳大湾区龙头指数”,彭博资讯代码:BCGBLP),该指数旨在提供一支有充足流动性和透明性的标的,从而捕捉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机会。
大湾区龙头指数覆盖已上市的大湾区公司,包括香港上市股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A股以及美国上市的中国ADR。该指数建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交通系统与建设”等投资主题构建而成。每个主题遴选10家龙头公司,总共40家公司,50只成份股。
中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及资产管理板块主管邓兴成8月1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指数的特別之处在于,它不是一个简单把大湾区的所有上市公司都放进去的综合指数,而是精选了四个主题并集中在龙头公司,虽然只包含40家公司50只股票,但投资性和流动性都更好,“我们非常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相信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这都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中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获得牌照后拟提供跨不同资产类别的定量和绝对回报解决方案,包括绝对回报策略、全球资产配置和智能投顾等。对于进入指数业务的原因,邓兴成表示,系统化投资将在全球资产管理业务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跨市场并涵盖多元资产类别,针对全市场或个别影响市场走势的因子进行被动或主动的投资。这些策略更可以根据系统性规则建立成为各类指数,成为指数之后就能低成本地实施。
详解湾区指数构成
《21世纪》:为什么要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股票指数系列?
邓兴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肩负着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使命。
粤港澳大湾区以不超过0.6%的国家土地面积和5%的全国人口,贡献了12%国内生产总值。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几年内可能缩小在人均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和第三产业经济份额方面与海外其他湾区的差距,实现高质量和强劲的经济增长。
在制度方面,香港拥有完善的、国际认可的法律法规和金融体系,而中国内地的制度决策效率高且执行力强。这两种制度相互补充发力,为大湾区提供了独特的制度优势。在产业结构方面,大湾区拥有多元化且互补的产业群,涵盖从技术、金融、先进制造到零售的整条供应链。香港是区域金融中心,澳门是区域休闲娱乐中心,深圳是中国重要创新中心之一,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大湾区其他重要节点城市的强项在于高端制造和工业升级方面。这种多样化、互补型的行业组合是大湾区的行业性竞争优势。
就市场规模而言,大湾区拥有7000万人口,并且仍在增长中,它能提供足够大的消费市场,在全球著名大湾区中拥有最多人口已经使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除了庞大的国内市场外,大湾区还积极促进对外开放以对接全球市场,并从“一带一路”建设中受益。
《21世纪》:中银国际粤港澳大湾区龙头指数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邓兴成:中银国际粤港澳大湾区龙头指数不是一个简单的大湾区指数,它聚焦在四个从《纲要》中提取的投资主题,即“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交通系统与建设”,从每个主题中筛选主要的龙头公司形成指数成分股,以代表受益于大湾区发展计划的龙头公司。
龙头指数由每个主题中排名前10的龙头公司组成,总共40家公司。由于每家公司可以拥有多个股票类别,例如A股和H股,因此指数成分股的总数会超过40个。目前,龙头指数有50只成分股。每个主题都带有相同的指数权重(25%),在每次定期指数审议时会重置,以保持等权重。每个主题内的指数成分股均按自由流通量调整市值加权,每家公司的指数权重上限为指数的10%。指数的基日为2016年12月30号。
以下为指数的一些关键指标:就上市地区比重而言,香港上市公司约为57%, 中国A股约39%,美国ADR 约4%;就指数成分公司所属城市占比而言,深圳约占42%,香港约占27%,广州约占12%,佛山约占8%。
《21世纪》:今年以来指数的表现如何?
邓兴成:今年以来,中银国际粤港澳大湾区龙头指数表现可观。直到2019年7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龙头指数的净回报(年初至今)达到25.2%,比大市高(恒生指数10%,恒生国企业指数 8.4%)。从基日(2016年12月30号)到现在(2019年7月31号),龙头指数的淨回报达到48.6%,也比大市高(恒生指数 38.6%,恒生国企业指数25.6%)。
粤港澳大湾区最值得投资的四个主题
《21世纪》:为什么中银国际粤港澳大湾区龙头指数专注于四个投资主题?
邓兴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很多主题,但不是每一个都可投资。“先进制造业”跟“战略新兴产业”在发展上互相依靠,政策支持也相似。
纵观国际一流湾区发展都要经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的过程,而创新是当今各世界级湾区的必经之路。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发展高端产业、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其中,广州、香港等城市的基础科研与金融创新产业可以起到引领作用,对接深圳应用科技创新产业以及珠三角完整制造业链条,促进研究成果的产业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另外,发挥珠三角在制造业产业结构、配套、物流上的综合优势,将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工业相结合。如深圳、东莞、惠州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广州、佛山、肇庆侧重于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同时与港澳地区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构成互补。
展望2019年及未来,全球经济放缓、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劳动力及生产成本上升、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国内经济增长从高速切换到高质量等内外部压力依然存在。所以,国家政策都会向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
现代服务业将会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世界三大湾区第三产业占比平均接近85%,其中纽约湾区超过90%,而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的占比仅为66%。即便是香港、深圳、广州比较发达的金融与地产行业,它们在服务业内的比重(30%)也相对于纽约湾区(37%)跟东京都市圈(35%)较低。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来发展其现代服务行业。
金融业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粵港澳银行业以42.7万亿元人民币的总资产规模超越江浙沪,12家港资银行在广东开设了188家分支行,粤资银行在香港拥有83个营销网点,赴港上市粵企有196家,名列各省市之首。跨境金融服务成为特色,广东跨境人民币收付约占全国四分之一。未来,香港和大湾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提升,建立共同市场,使大湾区城市群成为香港广阔的发展腹地。
交通一体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基础以及重点建设领域,强化内地与港澳的交通互联。结构上以轴带为支撑--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港口群和机场群,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轴带,实现大湾区内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以及扩大通向境内外的国际化交通网络。
《21世纪》:我注意到中银国际还推出了其他三条指数,能介绍一下吗?
邓兴成:我们也推出了“标准股票市场指数系列”以及“主题股票指数系列”。
“标准股票市场指数系列”用于代表不同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及其价格变化,通过识别上市公司的经济依靠度从而实现有效的分散投资。比如中银国际香港指数包括在香港上市的排名前30的香港或澳门公司股票,中银国际中国国际指数包括在香港或美国上市(即ADR)的排名前80的中国公司股票。
“主题股票指数”旨在捕捉具有独特主题特征的股票投资机会及其价格变化,主题可以来自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工业、风险、地缘政治及商业基础等领域。以“中银国际香港上市环球业务指数”为例,覆盖在香港上市但其主要收入及业务营运范围在中国内地、香港或澳门以外的公司,为本地投资者提供传统中国内地和香港头寸以外的替代方案。
《21世纪》:这个指数方法可以应用于另类投资吗?例如,私募股权、对冲基金、管理期货、房地产、衍生品。
邓兴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的。编制指数的先决条件是资产价格的可用性,如果可用资产的价格具有流动性和可获得性,那么可以对此类资产类别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索其潜在的指数化和被动投资机会。
根据个别基金的特性来设计定制化的指数,在国外已经有了,条件是资产是可投资的,流动性也是很重要的,相对来说困难一些。在英美国家有一些金融工具可以补充可投资性,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比较复杂,对于专业投资者还是可以考虑的。我们还是更注重大众化的产品。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