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股票知识 >

2015年南宁市社保

2023-04-23 23:22:21 股票知识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4月13日12时,南宁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邀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文军,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梁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汪东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韦好鹏、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蔡友清、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敏、市商务局局长梁培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周圣果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发布会由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范卫东主持。

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时间:

2021年4月13日12:00

发布人:

张文军 南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梁 展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汪东明 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韦好鹏 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蔡友清 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杨 敏 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梁培正 南宁市商务局局长

周圣果 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主持人:

范卫东 南宁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范卫东:

女生们、先生们,各位媒体记者:

欢迎大家出席南宁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记者会。刚刚闭幕的南宁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南宁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记者会,就大家关心的问题邀请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文军,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梁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汪东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韦好鹏、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蔡友清、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敏、市商务局局长梁培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周圣果等部门的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我是南宁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范卫东。我来主持这次记者会。

今天的记者会主要有两项议程:一是张文军常务副市长介绍我市“十三五”时期建设成就,以及2021年工作目标任务、南宁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有关内容。二是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文军介绍有关情况。

张文军: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好!下面由我介绍南宁市“十三五”建设和“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有关情况。

一、“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以来,我们着力推进“六大升级”工程,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南宁进入全国经济50强城市行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8%,在全区的经济首位度较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全区比重由2015年的24.54%提升至28.43%,经济发展总量和质量双提升,强首府战略实现良好开局,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福祉亮点纷呈,“十三五”规划胜利收官,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这五年,我们强化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发力。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工业加快转型升级,电子信息连续三年成为全市产值最大的工业产业,实现“南宁地铁南宁造”“南宁产品上航天”等多项突破。

这五年,我们突出协调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硕果累累。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建成全国最大茉莉花、火龙果、沃柑产区,共有6个县区荣获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进步)县区。

这五年,我们坚持绿色发展,“中国绿城”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突出“形、实、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五象新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百里秀美邕江”全面展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生态宜居城市魅力彰显。

这五年,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加速释放。全国首创的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枚公章管审批”“拿地即开工”“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智慧人社”等经验做法获国家部委肯定。“一码通城”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共服务多场景互联互通。城市综合信用指数首次排名全国前十。“南宁渠道”持续畅通,国际友好城市达25个,成功服务第13—17届东博会,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986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22%。

这五年,我们共享发展成果,增进民生福祉亮点纷呈。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实现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4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支出2740.28亿元,是“十二五”的1.8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累计新建投入使用公办中小学校105所、新增学位17.86万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健康南宁建设扎实推进。

二、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奋力谱写首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区开启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关键时期。为科学编制好我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我们在编制过程中重点把握住六个方面: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统领全篇;

二是坚持牢牢扭住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这一总抓手,突出资源要素集聚、开放平台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城乡融合发展四个关键支撑,持续推动“强工业、强创新、强金融、强枢纽、强开放、强治理”六个重点举措;

三是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四是认真总结“十三五”好经验、好做法,准确把握“十四五”新机遇、新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持续奋斗;

五是坚持系统谋划和重点突出相结合,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进行战略部署;

六是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勇于实践相结合,着眼未来、立足当前,充分挖掘优势潜力、找准短板弱项,谋深谋细谋实政策举措,强化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支撑。

我市《纲要》共分三个板块11篇48章,主要内容如下:

(一)主要目标方面

我市《纲要》充分衔接国家、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市委规划建议确定的发展目标,以定性、定量相结合,提出南宁“十四五”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其中:

2035年远景目标是:实现“两个全面、一个同步”。即强首府战略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全面建成,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四五”主要目标是: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六个明显提升”。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首位度持续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支撑作用凸显,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7%,创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改革开放水平明显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在全区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三是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四是生态宜居水平明显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中国绿城”品牌进一步擦亮。

五是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六是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能力不断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双拥创建水平全面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创新局面。

(二)战略任务方面

为支撑南宁市“十四五”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纲要》提出9大领域重大战略任务:

一是聚力“强首府”,厚植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根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核心城市,持续提升“南宁渠道”功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引领北部湾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二是聚焦“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创新驱动,持续“强二扬三优一”,着力提升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做优做强现代特色农业,持续做强“数字引擎”,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化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充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坚持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心六轴”南宁都市圈,建设南宁大都市区,优化县域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形成强心聚轴、圈层联动、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五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信用南宁建设,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六是坚持治水建城为民,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绿城”。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建天蓝水清岸绿景美的国际花园城市。

七是提升首府文化软实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弘扬首府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八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建设高质量首府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南宁建设,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九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首府治理现代化。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首府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构建城市安全运行体系,防范化解经济运行、社会发展各种风险,在广西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走在前、作表率。

下一步,南宁市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善作善成、造福于民,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推动“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范卫东: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谢谢张文军常务副市长。下面,进入问答环节,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提问现在开始,有问题的请举手示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十四五”规划已描绘美好蓝图,市发展改革委作为规划纲要编制牵头单位,请问采取什么举措,来确保规划纲要的任务落地见效?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周圣果: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规划纲要编制出台只是新征程的第一步,要让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于抓落实。为确保我市“十四五”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快专项规划编制和衔接。更好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市国土空间规划、县(区)规划、专项规划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衔接协调,在主要目标、发展方向、总体布局等方面保持一致。重点抓好38个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同时要加强与国家、自治区各专项规划衔接,争取把南宁市更多的发展诉求和重大项目纳入到国家、自治区专项规划中。

二是推进行动计划实施。要把“十四五”规划具体落实到一系列专项行动计划中,近期,市委市政府出台《南宁市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服务业提升、投资提速、消费提振、乡村振兴等一系列三年行动方案也在加快制定中,突出抓好行动方案实施,为“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提供支撑。

三是加强项目组织建设。能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争得主动,重点在产业、关键在项目。要以项目为抓手,加快推动落实国家、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涉及南宁市的重大项目,比如平陆运河、南宁机场改扩建工程等等。在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我们设置了42个专栏,提出项目工程、改革举措达487项,我们要逐一抓好落实。近期,我们再次开展“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收集策划工作,截至目前共包装策划重大项目570多个,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梳理,充实完善“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库,加快推动项目实施。

四是强化要素支持。完善规划实施要素保障联动机制,加强中期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政府投资计划与规划纲要实施的衔接协调,强化资金筹措,确保财政资金优先投向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突出抓好土地要素保障,持续提升工业用地规模占全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比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制定出台技术、人才、金融等支持政策,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营商环境建设,形成对规划实施的政策合力。

五是完善规划实施监测机制。规划纲要发布后,我们将加快制定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完善落实工作机制,把“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中长期目标任务贯彻到年度发展工作中,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绩效考评机制,开展规划年度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对纳入规划的指标、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执行中的突出问题,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广西日报记者:近年来,南宁市科技创新工作围绕强首府战略强创新各项任务目标,在创新平台建设、主体培育、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准备在十四五期间如何继续推进创新工作?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梁展: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自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以来,我们按照“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的工作要求,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强创新6大目标任务顺利推进,2020年27项重点项目全部完成预期目标,全区创新首位度进一步凸显。

一是产业技术研究机构蓬勃发展。引进了清华大学等背景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共计12家,带动16项前瞻性技术成果转化,转化收入超9000万元,为培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其中,南宁吉锐生物医药研究院合作研发的“儿童手足口病生物多肽I类新药”已经获得临床许可,沈阳化工大学绿色功能分子产业研究院达成2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总投资近1亿元。二是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溢出示范效应增强。累计引进培育358家高科技企业,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在深圳合作建设广西首家“飞地孵化器”。三是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推进。新增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5个,总数达32个。南宁首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建设,横州市获批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四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广西瞪羚企业达37家,高新技术企业1151家,占全区41%,37家科技企业上榜广西高企百强。五是创新人才加快聚集。累计引进和培育D类以上的产业高层次人才170人,其中国家级顶尖人才15名,建立广西首个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六是奖补政策不断优化。对企业研发实施财政奖补,640家企业获得各级研发奖补金额约2.3亿元,撬动企业研发费用较上年增长81.22%,全社会研发投入达52.55亿元,同比增长12.2%。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强主体、建平台、活机制、聚人才、促合作”,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力争到2025年,全市累计新增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20个,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30家;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200人(个);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00家,瞪羚企业达100家;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初步建成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要素基本完备、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创新体系基本完善的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行动,引进和培育一批研发型、创新型领军企业,构建和培育创新型企业梯队。二是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引进力度,引入知名高校院所、国家级研发平台在邕建设分支机构。以推进中国—东盟科技城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南宁·中关村“基地+园区”、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探索推进在发达地区建设“创新飞地”,加速区内外创新资源的聚集。三是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引育,探索在发达地区建设人才飞地工作站,实施顶尖人才“突破计划”等人才项目,升级打造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四是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建立促进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机制,探索“揭榜挂帅”等制度,开展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等试点改革,深化科技创新“放管服”改革。

南宁广播电视台记者:强工业是南宁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首要任务,请介绍一下我市“十三五”期间取得哪些成效,并将如何抓住机遇, 在“十四五”时期推动我市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汪东明: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提问。“十三五”期间,我市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电子信息产业2018年总量首次超过食品工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标志性突破,并连续三年成为南宁工业最大的支柱产业,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引领工业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二是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以瑞声为龙头打造的智能终端产业链初具成效。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引进合众、天际等整车项目带动零部件生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无到有、加快形成。三是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全方位引入中关村创新体系,南宁·中关村聚集创新主体达339家,营收超百亿。高端高精铝材重大短板装备型材辊底炉和板材辊底炉点火投产,实现了进口替代和产业化应用。南宁产品成功应用,实现南宁公交“南宁造”、南宁地铁“南宁造”、南宁产品“上航天”、新能源乘用车“零的突破”等多项突破。四是企业培育成果显著。共培育新建投产入规企业309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数量居全区首位。

“十四五”是我市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大力推进工业振兴,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持续做好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企业培育三篇文章,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扩大工业投资,夯实工业振兴基础。按照工业振兴大会要求,把扩大工业投资摆在第一位,紧紧咬住投资和项目不放,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对主导产业匹配性强的工业项目,加大对工业项目投入,完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以高质量项目筑牢工业振兴的坚实基础。

二是推动产业集聚,构建发展新格局。在项目集聚、产业集聚、要素集聚上下功夫,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选准主攻方向,建设重要电子信息产业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和供应基地,打造南宁智能制造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和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强化创新驱动,在高端铝加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超前布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食品、建材、化工、家居等产业为重点,促进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推进品牌质量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是坚持规划先行,推动园区扩能提质增效。以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带为契机,优化工业发展空间规划,实施工业向东、向南发展战略。优化园区发展布局,将南宁高新区、南宁经开区和广西—东盟经开区三大国家级开发区打造成为主导产业鲜明、创新体系完备的产业园区;推动县区工业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在横县、邕宁等县区规划一批都市特色产业园,形成“一县区一主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是培育强优企业,加快形成新动能。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引入和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打造南宁工业发展“主引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深化“两强两促”服务企业活动,推动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本地产业链配套能力。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扶持培育一批有技术、有市场的“瞪羚”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细分产品小巨人企业。

五是实施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优势。持续推进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南宁·中关村科技园等平台建设,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溢出效应。加快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引进和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南国早报记者:“十三五”期间,南宁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成绩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请问“十四五”开局之年,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何在高起点基础上,再巩固再提升,让人民群众的环境幸福感、获得感再上一个台阶?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韦好鹏: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五年来,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明显增强。“百里秀美邕江”全面展现,蓝天白云、繁花似锦、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绿城南宁,是全国唯一连续3年获得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称号的城市。

“十四五”开局,我们水环境质量又取得了“开门红”成绩。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今年1月南宁市流域水质在全国33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首次进入前30,位列第13,2月份又进一位,排在第12位。“开门红”的成绩印证了“十三五”期间南宁生态环境治理的艰辛和成果,也凝聚着全市上下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决心和干劲。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事,我们要奋勇担当。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着力在七个“进一步”上下功夫,推动首府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让市民群众能拥有更多的环境幸福感。

一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明确各项环境指标,布局各类环境治理项目,科学指导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是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尤其是PM2.5与臭氧的协同控制,强化区域协同治理,坚决守护好“南宁蓝”这张靓丽名片。

三是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优化产业、能源、交通结构,强化源头、系统、整体治理,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四是进一步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和治理。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保护好生态优势金不换这张金字招牌。

五是进一步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增加好水,增加生态用水,让百姓“水缸”更安全。

六是进一步加强土壤安全利用和危险废物监管与利用处置。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七是进一步守牢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严格监管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南宁新闻网记者:请问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以来,南宁市强枢纽专项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2021年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蔡友清: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自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以来,强枢纽专项组按照“通道+枢纽+产业”基本思路,科学布局谋划,强化项目协调与企业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迅速掀起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潮。2020年,“交通网”项目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37.35亿元,投资完成率119.71%,年度投资较去年增长125.2%,排名全区第二;其中高速公路网建设规模创历史新高,在建里程超700公里;“物流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3.24亿元、投资完成率108.32%。二是强化了规划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枢纽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物流枢纽、铁路枢纽、公路网等规划取得阶段成果,正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及产业发展布局不断完善;出台了市人民政府支持物流业和多式联运发展的2个政策。三是枢纽经济招商卓有成效。滴滴、万纬物流、中通等广西运营总部落户南宁。2020年,南宁市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02.56亿元,同比增长43.69%,增幅位全国省会城市第三;南宁机场完成国际含地区货邮吞吐量10858.4吨、同比增长373.1%;中越集装箱班列开行166列,同比增长49.5%。今年第一季度,按照提速争先、开新局的工作部署,交通投资实现了开门红,“交通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9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高速公路项目1-3月累计完成投资71.58亿元,同比增长444.22%。1-3月跨境运输持续高位增长,中越班列共开行77列、2192个标准集装箱,开行班列数同比增长71%,发送集装箱量同比增长 99.64%。南宁吴圩机场国际(含地区)货邮吞吐量1717. 01吨,同比增长27.5%。

下一步,强枢纽专项组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深入贯彻强首府战略、稳步推进强枢纽各项工作。2021年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紧抓交通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对外交通能力。2021年全年力争完成项目投资350亿元以上,加快在建高速铁路和公路项目建设,年内通车4个高速公路项目、新开工6个高速公路项目,加快GTC、南宁北站等综合枢纽建设,开展6个一级公路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积极配合自治区做好平陆运河前期工作,推动对外铁路货运通道规划研究。二是推动园区建设,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成运营南宁国际铁路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加快完善国际铁路港、中新物流园等物流枢纽建设,开工高铁物流示范基地等一批物流园项目,完善枢纽内部及对外集疏运体系建设。三是着力提升枢纽服务水平、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培育壮大枢纽经济。围绕枢纽和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用足用好政策措施开展精准招商工作;大力发展跨境运输和多式联运,实现南宁至越南集装箱班列在2021年达到200班次以上、开辟面向东盟的1-2条全货机航线。

南宁日报记者:南宁市作为全区第一农业大市,在全区的地位举足轻重,请介绍一下“十三五”南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杨敏: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感谢新闻媒体记者对南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注:“十三五”以来,南宁市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目标,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优异成绩。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持续做优一产,大力实施现代特色农业“10+3”提升行动和乡村振兴农业全产业链提升行动,全市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全市一产增加值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工作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5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沃柑、茉莉花、火龙果等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香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农业经济总量,粮食、蔬菜产量稳居全区第一,水果产量及生猪、家禽出栏量稳居全区第二。

二是现代园区建设成效突出。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平台和抓手,构建了村村有示范点、乡乡有示范园,县县有示范区的产业园梯次发展的格局。五年来,全市新增打造了34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并提升打造了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和特优区。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自治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1个、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2个。

三是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深入实施农业品牌培育行动,南宁香蕉、火龙果,武鸣沃柑等一批“邕字头”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个、广西农业品牌目录52个,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192个。横县茉莉花和茉莉花茶连续四年成为广西最具价值农业品牌。

四是农村产业融合提速增效。大力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加快推进农业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目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0多家,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自治区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8个。

五是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贫困县(区)、贫困村如期全部摘帽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打造了40个市级乡村振兴(生态综合)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风貌显著改善。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乡村治理更加和谐有效,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97.19%,全市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制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部署,提质增效做优农业,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工程,打造一批百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不断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强村,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计划,不断提高南宁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同时我们将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落实强首府战略作出贡献。

南宁晚报记者:请问南宁市商务领域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哪些成就?“十四五”期间有什么目标任务和实施举措?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梁培正:

直播回顾|南宁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商务工作实现了“三个新跨越”:一是商务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80.4亿元,占全区近三分之一,规模稳居全区第一。外贸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十三五”时期,我市与超过200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进出口总额从“十二五”末的36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986亿元,年均增速达22%。加工贸易首次100亿美元大关,占全区比重达73.8%。连续5年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二是对外开放合作实现新跨越。已成功举办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渠道”更加畅通。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十三五”期间全市境外投资企业达到108家,投资额21.4亿美元。拓展面向东盟国际物流通道,“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落户南宁,中越跨境集装箱班列、南宁-胡志明往返全货机航线常态化运行,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2020年首次突破万吨,同比增长373%。跨境电商交易额21.64亿元,同比增长198%,位居全国综试区前列。三是商贸流通设施实现新跨越。获批国家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商贸流通设施不断完善,商圈建设持续升级,城市商业综合体繁荣。全市商业设施总体营业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市区有28条商业街、80个大中型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超过亿元市场34个。全市可供展览的室内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年均办展数超过100场,年均展会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五个扎实”新要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以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城市智慧商圈,引导“三街两巷”、盛天茗城等步行街区向数字化商圈发展,促进街区内线上线下、商旅文深度融合,推动商圈消费聚集区建设。加快建设机场免税店,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形成国际旅客消费、跨境消费集聚区,促进境外消费回流。壮大消费市场主体,培育消费新兴业态,常态开展促销活动,打造特色消费品牌,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二是推动贸易创新发展。争取国家加工贸易产业示范园区,承接加贸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广西“新外贸孵化基地”等平台,做强一般贸易,促进进口贸易。培育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外向型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提升“双向”投资水平。开展商贸产业大招商,引进一批连接东盟和西南、中南市场的区域性总部,大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推进CEPA示范城市建设,提升邕港、邕澳合作水平。引导规范对外投资合作,深化与东盟国家为重点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合作和重点优势行业合作。加快研究提出并落实对接RCEP的措施,扩大与签约国的贸易和双向投资规模。四是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培育南宁-胡志明等面向“一带一路”全货机航线,加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货运航线,推动中越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规模化、常态化运行,提高跨境班列通关效率。建设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提升南宁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重要物流节点作用。

范卫东: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近年来,南宁的发展很快,可以说日新月异,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多走走看看、多宣传南宁,让更多的人了解南宁,支持南宁的改革发展。因时间关系,本次记者会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2015年南宁市社保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