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发展的历史就是货币实物化、金银化、纸质化、电子化的过程。作为“电子货币”载体的金融卡,虽然诞生不过几十年,但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早期的金融卡早已成为“文物”,呈现出很大的收藏价值。由于目前发行金融卡的主体是各个银行,所以通常也称作“银行卡”。
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目前规模是世界第一大银行,因此被网友调侃为“宇宙行”!工行第一代储蓄卡最早发卡时间大约在1990年,是工行最早的在全国范围内以各地分行为发卡单位的一个储蓄卡系列,因为卡面总体布局设计相似,但又各具地方特色,卡面上统一有工行英文缩写ICBC的标识,因此,收藏界对工行这第一代储蓄卡简称作“ICBC”。虽然工行以后的各个时期储蓄卡很多也都有“ICBC”标识,但卡友称呼“ICBC”时一般特指工行第一代储蓄卡。ICBC作为国内第一个成系列银行储蓄卡,以其年代早、图案精美、地方特色鲜明、收集难度大而备受藏家追捧。
“ICBC”当年到底一共发了多少种?至今仍是个迷!尽管当时卡面设计在全国有大致统一规范,但那时卡的使用还没有全国联网,各地分行各自为政,分别独自发卡并只在各自指定有限范围内使用,而且各地发卡条件差别也很大,有早有晚,所以,工行总行方面目前并没有一个官方的发卡详细数据。如今,仅就地方行资料和各地集卡藏友汇总的情况看,已发现大约有110多种。
这大约110来种ICBC不包含再版批次版别这类差别,但包含未见实际发行品种。例如上海ICBC,实际发行使用的公认是两个版本,即灰色小字和彩色大字。两个版本因为前后使用时间长达10年之久,发卡量很大,分别在不同厂家反复制作,细分的话又不下11种版本之多,所以集卡界还是按两个基本版本计算。但一枚未见实际发行的上海夜景板卡版本和前几年刚被发现的一枚上海橘黄色测试版本,这些还都是按“ICBC"单独品种来计算的。目前ICBC的品种分类藏界虽然还有些小分歧,但大致如此。
ICBC卡西到新疆乌鲁木齐分行,南到海南、海口分行,都有见发行,但具体发卡情况差别却很大。发得比较好的地区如上海、北京等直辖市,还有广东省,而有些地方只见到未发行的板卡实物,而未见实卡发行,如佳木斯市等。广东省位于改革开放前沿,银行卡使用比较早,广东省内各地市均有ICBC发行,但发卡状况差别也很大,从目前卡的存世状况可见一斑,如广州市、佛山市发的就比较好,分别至少发了三个版本,四种红色版本比较常见。而像肇庆、汕头、韶关、东莞等地的卡至今还是较难寻觅。
目前国内ICBC的集藏状况是:还没有一个人能够集齐全部已发现品种。虽然已经有人很接近这个目标!但能集到100种以上的还是凤毛麟角,乐观估计应该只有不超过3至4人。前几年有人统计说ICBC能集到80种以上才算是进入中高级藏家行列,随着时间推移,如今新入手藏家能集到60来种已属不易。
收藏ICBC卡对集卡藏家来说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对绝大多数藏家而言,一旦选择ICBC卡作为收藏对象,伴随而来的一定是遗憾!也许,这正是ICBC卡的魅力所在吧!
首先,ICBC卡的发行种类数量还是个未知数。其次,即使是目前已发现的110多种当中,有差不多十几种目前每种分别仅发现几枚、两三枚甚至是孤品,还有十几种,如果运气好能碰到有人卖的话,没个大几千元别想买到手!
而且,随着人们收藏意识的增加和电脑网络的发达,ICBC卡的品种还在不断的增加,毕竟,貌似很久远的第一代卡至今也才不过十几二十几年的光景,对于收藏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仅十几年前,最好的ICBC藏家才有不过60几种,而这些年新发现的品种仍在缓慢增加,早些年每年新发现一两个品种,近些年,几年才发现一个新品种,所以,ICBC仍然需要历史的沉淀。
ICBC受到藏家追捧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各地卡友挖掘ICBC的热情。不断有一些新品种出现,也有曾经很少见的品种也被挖出一些量。
这些年新发现卡中,有些以前从未出现或未经实际发行使用过的卡,一经发现就是大批的,典型的如佳木斯ICBC、凌河卡未发版本。近年被挖出的凌河卡未发行版,刚出现时曾拍卖到3000元,即使私下兜售的前几枚也在数百上千元水平,如今定格在大约10元一枚。以至于开始买贵了的个别人开始怀疑是假卡泛滥了……可以说,也正是大家对ICBC以及银行卡收藏的热情,才使这一卡品种能够留存下来。与此同时,有些ICBC品种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比如,曾有老卡友N年前亲眼见过宜宾ICBC、塘沽ICBC,但由于至今未见实物拿出,因此还只能停留在“传说”中……
如同其他收藏一样,一些品种收藏价值被发现以后,一些不法之徒自然就盯住其中一些品种进行造假。比较常见的造假是“后打码”。因为集卡界普遍认可实卡的价值要比板卡高。所以,有些人就用新挖出的板卡品种进行后打码来冒充实卡。其实,收藏品的价格也是受供需关系决定的,后打码卡一多,价格自然也就下来了,打码价值越来越低。另外,有些品种后打码还是多余的,典型的仅举常德ICBC一例:此卡当时被当做一些单位发工资使用时,就没有打码,仅在背面签名或贴有姓名的纸条,有当地卡友和卡本身的使用细节等印证此事。
也有一些ICBC的后打码属于银行内部借为它用或测试或干脆就是练习打码、测试打码机留下的。如大连海鸥卡、阳江、清远的ICBC都有这个现象。
ICBC系列里目前已知品种里,有不少是板卡,而且板卡占稀有品种里有相当部分,如果您是个不收藏板卡的人,那么估计是集到60来种就没得玩了。
ICBC虽然有一些当年很稀有的品种,后来被挖掘出一些增量,但仔细观察,更多的却是——很多当初认为不难找或比较多的品种,如今却很难露面了,一些当初公认比较便宜的品种,因为供求关系,如今也增值不少。
当年稀有的后来出了一些的——细算起来其实品种也不多,比较典型的如九江ICBC,多年前第一次露面拍卖到8000元,后来被九江人挖掘出一点,但由于历史上实际发行并不多,所以后来一直维持在四五千元。还得提下南宁ICBC,它是ICBC系列中唯一有镭射防伪标的品种,很多年以前就在1800元以上,而且拥有的藏家很少,大约2010年被人的从广西的一个地摊上发现一两百枚,价格一度落到200~300元,如今也被打散消化差不多了,低于这个价格也不是那么容易买到了。还有一个出量品种是长沙ICBC板卡,此卡实卡原本维持在至少三四百价格,而大量板卡一度只卖几元一枚,为后打码提供了材料。所以,凡是板卡出量的品种,无论有没有后打码,都肯定要对实卡价格有所冲击。
银行卡收藏作为新兴的大众收藏,相比其他收藏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种类极其繁多!最近几年的不算,仅国内前20年的就是数万种之多。因此,造成银行卡的收藏价格较难确定。虽无一定之规,但也不是无迹可寻。各个主要的邮币卡和收藏市场、全国乃至各地经常举办的金融卡交流会和拍卖、网上的各个交流论坛、网上交易及拍卖乃至现在的手机APP上的交易等等,都是我们了解价格的重要依据来源。
我根据多年来对ICBC卡价格的追踪以及最新成交数据梳理,编制了ICBC各个品种的大致价格表,供卡友们参考(详见下图表格并参考之前图例),需要多啰嗦一句的是:收藏价格最终是由供需关系即市场决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稀有品种的价格,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仅作类比参考。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卡的品相好坏对收藏价格影响较大,所以表中参考价格均为“好品”价格。由于ICBC卡除非板卡,大多是使用过的作废卡,所以,这里的“好品”通常指卡完整不折、没有起皮、没有硬伤,有些使用磨损均属”好品“范畴。
观察表格我们会发现,100元及以下大约30种,能比较轻松收集到。大约55种以后,千元以下基本买不到了。到85种左右是个“坎儿”,这以后没有低于5000的了!而87至88种以后的卡因为太稀有,都属于可遇不可求了。这以后的卡因为罕见成交,很多价格都是大致类比得出的参考价,实际成交将会有很大出入。
ICBC系列卡无疑是银行卡收藏里的一颗耀眼明珠,展望未来,一定会像猴票在集邮界里的龙头地位一样,发出耀眼光芒!现如今,银行卡早已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人手里都是不止一张各式各样的银行卡,因此银行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预见,银行卡将会是继集邮、钱币之后的又一大众收藏热点!
(ICBC卡每一张都有一段故事,限于篇幅,以上也仅作抛砖引玉,欲知更多详情,敬请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