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股票知识 >

涤纶相关股票(涤纶相关股票代码)

2023-04-24 10:56:38 股票知识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来源:微信公众号 老孟有所思

从一个在今天的中国农村仍然普遍发生的故事开始。

农民老张两口子都六十多了,最大的心愿就是给儿子小张娶个媳妇。为此,老张夫妇和儿子分了家:把新盖的三间大瓦房、不算旧的拖拉机、八亩能种水稻的水田地,都给了儿子。

在这样的财产分配,加上三斤三两百元钞票的彩礼之后,新媳妇终于娶进门了。小两口过上了幸福生活。

老两口剩了什么呢?

冬凉夏暖的小破厢房;一头基本上只能吃料干不了啥活计的老驴;两亩最薄的山边地;以及为了盖新房欠下的十几万的饥荒。

(一)

1993年3月25日,以龙涤集团(原黑龙江涤纶厂)、黑龙江北方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山西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为发起人,以定向募集的方式设立了黑龙江龙涤股份有限有公司,其中龙涤集团所持龙涤股份股份公司股份比例为32%,为第一大股东,处于相对控股地位。

《龙江之殇:那些“消失”的上市公司》之龙涤股份

1998年8月25日,黑龙江龙涤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五年之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龙涤股份”,股票代码0832(后升位为000832)。本次上市,龙涤股份发行公众流通股6000万股,每股价格5.77元,募集资金3.46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实际募集3.346亿元。

上市后,龙涤集团所持龙涤股份的股份比例降至约25%,但仍为第一大股东,相对控股。上市公司董事长赵瑞民先生,同时也是控股股东龙涤集团的党委书记。

2000年9月28日,上市后的第三个年头,龙涤股份再次以每10股配2.14股(充满了浓浓的爱意),每股配股价格7元,从证券市场募集税前资金4.76亿元。

从上市开始的三年内,龙涤股份两次从证券市场募集的真金白银总计8亿多元,这是让当时很多的上市公司羡慕掉下巴的事情。在2000年具有配股资格并成功,证明上市的三年内,龙涤股份是一直盈利的(至少账面上),是一家经营不错的公司。

事实上,纯粹从上市公司龙涤股份来看,也确实真的经营得不错。

(二)

龙涤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聚酯切片及涤纶短纤维的生产和销售”。通俗点解释一下龙涤股份到底是干什么的、它的上下游产品都是谁:

首先,公司的原材料,主要是代号为PTA(中文名为精对苯二甲酸)以及EG(中文名为乙二醇)的两种化工产品,而生产这两种化工产品的原材料,就是石油;

其次,公司产品主要为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它们的主要去向则是国内的各大化纤和纺织企业,是生产纺织产品的原材料。

粗略地说:龙涤股份就是从化工企业买进PTA和EG,将他们加工成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再卖给纺织企业。

上游是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企业,下游是各个纺织企业,龙涤股份所处的化纤行业则处在中间。假如石油降价了,龙涤股份公司的生产成本就会下降;如果纺织行产品大卖,价格上升,作为其原料供应商,龙涤当然也会跟着过上好日子。

可惜,这只是种假设。现实却是正相反,而且是上下游两头都相反。

在当时,国内能生产PTA和EG的化工企业并不多,两种原材料经常需要靠进口;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纺织行业则比较低迷;同时,9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整个亚洲特别是东南亚的影响巨大。

而龙涤股份就是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中上市的,而且在上市后连续几年依然保持着不错的业绩。至少初看起来,是一个老的国营企业集团在经过股份制改造之后,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在逆境中迎来了新生。

改制后的龙涤股份,是黑龙江最大的纺织企业,也是黑龙江省政府当时确定的十户改制试点企业之一。既然是试点,其作用势必是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更多的企业改制趟出一条新路,为更多的龙江企业能走入资本市场当好先锋。

至少到2000年,看起来,龙涤股份作为试点还是成功的。

(三)

从2001年起,先是看上去的各种客观因素让龙涤股份的运营出现了麻烦。

《龙江之殇:那些“消失”的上市公司》之龙涤股份

上世纪末开始的金融危机,其影响不仅仅是亚洲

9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彻底显现了出来,很多国家的纺织企业倒闭,倒闭之后,这些企业本着“能回来一个子是一个子”的宗旨,不计成本地对纺织品进行国际倾销,把中国的纺织业几乎逼到了墙角: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卖煎饼果子的黄铺了,给果子摊提供鸡蛋的小贩也基本成了废材。下游纺织业的不景气给了让龙涤股份的压力山大;

“屋漏偏逢连夜雨”。下游行业不景气使得自己的产品不好卖,卖不上价;另一方面,龙涤的上游、自己的原材料,却在涨价。1998年,国际原油价格最低至9美元/桶,而2001年则最高涨至24美元/桶,到了2004年则达到了42.68美元。这样,以原油为主要原料生产出来的PTA和EG,势必也同样会跟着水涨船高。压力全都传导到了龙涤股份这样的化纤企业身上。

即便承受着这样的压力,“据公司总经理高飞介绍,公司在2001年初就预测到了化纤市场的严峻性,因此提出了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加大QTA使用量,降低财务费用等六项措施。尤其是利用配股募集资金加快了技改步伐。据了解,公司功能性聚酯片项目已于去年建成投产;一万吨差别化纤维产业用丝项目也已破土动工,并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今年6月份试生产。这将成为龙涤股份2002年度新的经济增长点。”(摘自2002年5月22日《中国证券报》)

在油价上涨的背景下,龙涤股份所需的原材料PTA和EG价格也随之大幅而上,且需要大量进口,龙涤股份基本上被上游企业掐住了咽喉。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公司也做了最大的努力:自己建设PTA生产项目(就是自己以石油为原料生产PTA),彻底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可惜,上马这个项目需要审批。打报告时,审批部门还叫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后来改成了现在众所周知的发改委。然而,直到龙涤股份退市,这个报告也没有批下来。

从2001年起,龙涤股份的日子就愈加艰难,从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方式上看出这一点:2001年起,龙涤股份再无任何利润分配,直到下市。

到了2003年底,外部经营环境更加恶劣:根据加入WTO时中国的承诺,从2004年1月1日起,中国对进口的所有化纤产品的关税将统一降至5%;可是另一方面,对于生产化纤产品的原材料PTA等,进口关税高达10.7%,高出化纤产品一倍多,这就是著名的“关税倒挂”。

由于这种关税倒挂,当时的龙涤股份掌门人赵瑞民“面对目前行业平均利润不足8%的现状和明年即将开始的一倍多的关税倒挂率,赵在难以接受的同时,更是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如果明年PTA的进口关税只降到10.7%,那么,我们将亏损3000万~4000万元,不仅公司今年的正常生产经营无法维持,5000多人的饭碗更是难保。”(引自2003年11月24日,《中国证券网》)

用高价购买的高档面粉做面包,出炉之后却只能在早市上卖出一块钱三个的价格。亏损是难免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直没有哪个部门从正面给出理由。

在高的PTA进口关税下,相关企业如果想要购买PTA(比如龙涤股份,必须购买,否则5000多人就彻底没饭吃),那就只能首选国产的了。要知道在本世纪初,国内能够生产、销售PTA的企业位数并不多,而且,全都隶属于国内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巨头。进口PTA的高关税率,可以对这些豪门贵子们给予更好的保护。

大概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原材料和产品的“关税倒挂”,为什么龙涤股份申请上马PTA项目一直得不到审批吧。

(四)

2004年,当地政府想要将其持有的龙涤股份的股权转让,因此需要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做一次摸底。于是,本来就因为客观原因举步维艰的龙涤股份爆出了更大的问题:

截至到2004年,控股股东龙涤集团拖欠上市公司龙涤股份13亿多元。后来,这一数字又增至15亿。

这13亿多元的欠款(或叫占款)是怎么发生的呢?

请回到本篇文章开头的农民老张的故事。某种程度上,老张就是龙涤集团,小张就是龙涤股份,而娶媳妇就是上市。

和老张一样,为了能让龙涤股份能够上市,龙涤集团在93年发起成立龙涤股份的时候,就毫无私心地把集团最好的资产都注入进了新的股份制公司,而将负担、债务等都留给了自己。在2000年之前,整个行业都比较好的时候,龙涤集团日子尚能维持;而2001年之后,当上市公司龙涤股份尚且举步维艰的时候,只有“两亩薄田一匹老驴”的龙涤集团老张,已经彻底失去了造血能力,生存成了问题。

对于国企改制、优质资产打包而成立的股份制公司,很多时候和母公司无法分清你我。可能在一栋楼里,甚至一个楼层,左边的三个办公室属于集团公司,右边的四个则属于上市公司。你中有我。龙涤股份也是一样。它的生活服务基本都是由集团提供,公司的产品很多的时候也是销售给龙涤集团,可是货款却没有返回股份公司。这样的欠款,几年下来达到了6亿多元。

仅仅这样的欠款还无所谓。直到2004年事发,龙涤集团以龙涤股份的名义,共贷款了7个多亿(实际是借款了11亿多,还了3亿多,还剩这些)。钱是龙涤集团用了,债务却要股份公司来背。如今,对这13亿多元的欠款,龙涤集团已经基本无力偿还。由于这些欠款计提的呆坏账准备,龙涤股份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亏损,在深交所也从“龙涤股份”变成了“ST龙涤”。

(五)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2004年龙涤股份谋求战略合作者,想改变流动资金困难的局面,缓解债务矛盾。就这样,北京中达集团及其控制人李静波走上了龙涤的舞台,并最终导致了龙涤的退市。

狼来了。

2004年6月,中达集团以受黑龙江省国资委以委托经营的方式入主了龙涤股份,掌控了公司的经营权,人事权,财务权。此时,中达集团并未向龙涤股份注入一元资金,只是为公司进口原材料提供了一亿元的信用证担保。

呜呼!4年前的2000年,龙涤股份仅仅配股就重新募集了4.7亿多元;如今,仅仅一份亿元的信用证担保,就使得公司大权旁落。此一时又彼一时,奈何,奈何!

用开门揖盗来描述此次委托经营比较贴切。从2005年1月到6月,中达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共为龙涤股份提供了2.38亿元的信用证担保;可是在李静波的控制之下,龙涤股份向中达集团转款达2.41亿元。

在被委托经营期间,中达集团没有注入一分资金,没有新上一个项目,反而以各种方式,将股份公司的资产专卖、变现:

将价值300万元的牵伸机以32万元卖掉;

将公司以800万元从日本进口的毛条生产线以132万元卖掉;

以1300万元,将公司在哈尔滨经济开发区的一处办公楼卖掉;

将公司在北京地坛公园附近作为办事处的五套房子卖掉;

将公司的20台专用乙二醇铁路罐车卖掉,导致公司被切断了进口乙二醇的运输线......

这些钱,大部分没有进入公司的账户。

再比如:中达公司负责进口原材料,高价卖给龙涤股份。公司2005年的年报显示,龙涤股份从中达集团采购原材料花了2.18亿元

(以上内容摘自2006年5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文章:《一家退市公司的台前幕后 谁洗劫了龙涤股份》)

......

(六)

2005年5月18日,连续三个年度亏损的“ST龙涤”被深交所暂停上市。

被暂停之后,为了摆脱彻底退市的命运,包括政府、银行、资产公司等相关各方一直在为龙涤奔走,努力想通过债务处理等方式,尽快让龙涤在报表上盈利,重新恢复上市。为此,黑龙江省财政还为龙涤股份支付了5600万元的财政贴息。令人发指的是,这5600万元,也在到账不久,就被中达集团控制人李静波挪用!

2006年3月22日,黑龙江省国企办公会议上,通过了支持龙涤股份恢复上市的方案;

3月31日,省国资委与龙涤股份的债权人工商银行、信达公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达成了5.5亿元的债务处理方案,龙涤股份前景光明;

4月初,公司被委托经营人中达集团侵吞上市公司资产一事被举报至有关领导,证监会立案调查;

4月7日,省政府再次召开会议,宣布了龙涤股份的退市方案......

除了债务纠纷,龙涤股份一直在正常经营。一直到2005年,尽管公司的报表是亏损的,但是实际上龙涤股份主营业务一直在进行,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8.3亿元,创造了现金流净额2.47亿元。

但最终的结果是:

2006年6月26日,*ST龙涤接深交所通知,对于其恢复上市的请求不予核准,决定于6月29日,*ST龙涤终止上市。

原控股股东无度违规索取,占款15亿无法偿还,上市公司被严重拖累;

无奈之下寻求的战略合作者,在侵吞上市公司资产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各方利益无法得到平衡。最后,龙涤股份只有退市。

(七)

写在龙涤退市之后。

对于龙涤股份拉丝车间的李阿姨来说,2000年公司红火时,她是兢兢业业地每天守在机器旁,按质按量完成车间主任下达的任务。她的工友也都是这么做的,年终分红笑到耳根子了;

2006年她和她的工友们还是同样的工作,和2000年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公司却退市了,一无所有了。李阿姨不明白为什么剩下的只有迷茫;

而对于北京中达集团而言,龙涤股份退市,并不是其侵吞龙涤资产的结束日。龙涤股份在2006年4月29日就已经发出公告,“本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然而,2006年5月末,中达集团董事长李静波仍然以7100元/吨的价格将2000吨化工原料QTA卖给了沈阳久大公司,而该原料的市价5月份为8300元,7月份为9000多元/吨;

同时,李还以14000元/吨大量出售龙涤股份的库存工业丝,其当时的市场价格约为16800元/吨......

龙涤股份,黑龙江最大的纺织企业,就这样离开了资本市场。元气大伤的龙涤股份从此一蹶不振。公司虽未破产,但是其股权却被几经专卖,如王小二般,一年不如一年,直至被人彻底遗忘。

在这件事情中,政府、国资委、银行、券商、公司经营管理层、包括中达集团,只要是有点话语权的人都可以为自己找到N个撞天屈的理由,都说自己一方是受害者;唯有那些证券市场里的几十万计的中小投资者,以及那些像李阿姨一样的数千名几十年来默默在一线工作的龙涤职工,仿佛是最该罪有应得的人。

因为,直到今天,也几乎没有听闻过他们的声音。

龙涤股份退市的那一夜,谁为谁哭泣?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相关内容

涤纶相关股票(涤纶相关股票代码)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