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邢 萌
信托转型中,“非标转标”已为趋势。然而,记者最近调查发现,非标信托尤其是地产类信托产品反而迎来了“窗口期”红利,由于持续压降导致优质项目稀缺,加之额度吃紧,使优质的地产类信托产品大受投资者欢迎。
与此同时,该类产品却并不是“你想买就能买”:每逢额度开放时,都有提早蹲守的信托理财经理直呼“根本抢不到”。由于认购过于火热,小额人数常超限额,持资300万元及以下的投资者需要预约抽签配额,而这往往“一签难求”。
“当时抢了一上午,完全抢不到。”华东地区某信托公司理财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公司预约额度系统是全线上操作,这就导致全国网点的许多理财经理都在同一时间抢这个项目,我们财富中心只有一个人抢到额度”。
据介绍,该地产产品为非标股权类地产信托产品,浮动收益类,业绩基准为8.1%加浮动收益。交易对手是某沿海发达地区的老牌房企与城投公司,具有“双重保险”,因此颇受投资者欢迎。
与传统的抵押债权类地产项目不同,股权类地产项目由于不涉及抵押物等传统增信方式,与房地产公司共担风险,更考验信托公司的经营能力。
“目前各家都在推股权类地产产品,我们也很重视。”某地方国资背景的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但由于浮动收益等原因,这类产品仍不太好销售。
记者了解到,虽然收益浮动、回报周期较长,但出于对于信托公司的信任,也有不少老客户开始接受这种方式。
信托投资者古女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个月,我刚买了个某大型信托公司的股权类地产产品,预期收益率年化在8%左右,存续期在两年半”。
随着融资类信托受到严格限制,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信托向投资类转型成为趋势,由债权类向股权类地产信托转型渐为新方向。
中诚信托在研报中表示,用益信托网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集合信托成立规模2987.84亿元,连续两个半年度持续回落,也是自2018年以来半年度成立规模的最低点。房地产股权投资模式发展迅速,上半年采取股权投资模式的房地产集合信托规模达到1138.73亿元,环比提升38.64%,同比升幅更是达到377.15%,是近年来的最高点。
“地产类小额项目特别紧张,最近又一个客户小额预约抽签没中签。”某央企背景信托公司信托理财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优质地产类项目来说,“小额抽签”普遍成为信托公司的常态。
据该理财经理介绍,“上述未中签的为非标债权类地产信托产品,目前该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多在7.5%左右浮动。”
在业内看来,信托产品小额是指投资额在100万元至300万元的份额。由于监管相关规定,投资单个集合类资金信托计划的自然人投资者不得超过50人,100万元起投,而单笔委托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投资者和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这就导致了热门信托产品的小额往往在产品刚发就告罄,人数甚至超过50人需要抽签定额。
上述热门非标股权类地产产品即是如此。“前几个月,该产品在第一期募资时,50个小额就卖空了,小额抽签较为常见。从第二期开始,只剩下300万元以上的大额,但还是很难抢额度。”以上华东地区某信托公司理财经理表示。
可以看出,在房地产信托业务额度受限的条件下,部分非标类地产产品仍要靠“抢”才能买到。“一方面,当前非标类信托项目大幅减少,投资者倾向于高收益的项目,认购热情较高;另一方面,地产类信托产品收益相对可观且风险较低,这就造成了非标类地产产品的火热。”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