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原本只拥有产出成本这一个自然属性,这是其“自然共识”所决定的。是否能够形成后续的“世俗共识”,才进一步决定了整体算力的大小,有多少人愿意付出成本来挖矿,也就是一级市场的总需求,以及买方市场的大小,有多少人愿意来购买、持有和使用比特币,也就是二级市场的总需求,也决定了二级市场的最终价格。
因此,仅仅由于起了一个叫币的名字,就简单认为这种数字标的物是一种货币,或者确认为超越主权的划时代全球货币新形态,未免过于简单幼稚。
比特币也不是一种商品,因为增加的产能完全不能增加比特币的供给,相反只能推高单位比特币的产出成本。比特币也不是债券或证券,因为难以对应某种特定的债权或收益权。
用“收藏品”对比特币进行类比,我认为最为贴切。
这种收藏品只有一个天然属性,就是产出成本越来越高,在100余年中,会有43亿倍的成本上升,直至产出完全枯竭。玩家只有一个选择权,就是“玩”还是“不玩”。
因此,比特币的“币”字,其实更类似于一种“勋章”,想要获得这种特定的勋章,需要付出越来越高的代价,那么,你是否认可这种勋章的价值,是收藏者之间的一种选择。
作为一种收藏品,其可以被当做一种“储值工具”,也可以被认可为一种“资产”,如果其方便“携带”和“使用”,那么也可以作为一种“交易媒介”,只要这种收藏品具备收藏者群体认可的收藏价值。
以集邮市场进行类比,集邮者认可某种特定邮票的价值,该价值依赖该邮票的短期供求规律而升降。画作的收藏成为了一个行业,虽然人数不多,但由于该收藏群体的购买力惊人,导致稀缺的高品质画作的也价值不菲。
收藏行为完全取决于因人而异的信仰、爱好、幻想或者任何无规则的原因,收藏的物品也可以是任何形态、任何品类。收藏品的价值,则完全取决于同时希望取得该种收藏品的人群大小、购买力和供应量。
由于“获得”对应于“算力消耗”,因此,对比特币更为完整的定义,貌似可以是“算力消耗的勋章”。
当获取和产出这种勋章的代价(一级市场)超出其收藏、持有和使用价值(二级市场),同时一级市场的价值规律又被写定,这时,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的价值规律终将脱钩——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结论。
例如,如果“核废料”也要计算其“产出”价值(一级市场),将是非常昂贵的,但是,人类将其视作一种负资产(二级市场),因为它不但没有用,没有收藏和持有价值,而且还要对其进行善后处理,才能避免灾害。
原则上,二级市场从来都是一级市场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而并非是反过来的。
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货币早期的使用价值,也许正是规避各国监管,其匿名性、去中心化、网络化特征,支持了黑金、灰金进行方便的跨境流通。
同时,对于法定货币的抵触,例如部分法定货币发行者(如日本)实行的负利率政策,或者有些法定货币的信用或者可用性甚至不如加密货币,也是部分用户追捧加密货币重要原因之一。
比特币的出现证明了区块链技术的生命力。然而,比特币绝非区块链的全部,它只是区块链的第一个有趣应用,而且是一个初级应用。
【更多区块链,更多数字货币行情分析,可以访问--石小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