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复盘,日拱一卒,并有大为#
此处的笔记、文章多为个人整理而来,其中夹在个人的理解,难免会存在偏颇。因此,望希望大家能够平心静气的沟通交流,如若喜欢,欢迎点赞;如果有好的建议,欢迎留言。另外,相遇就是缘分,感恩大家的时间了~~~
因为课题分享,所以对数字人民币有所研究,现在将内容整理给大家,如果觉得好的,欢迎点赞+再看,谢谢!!
大致内容可以分为4块:
1)背景:为什么推行数字人民币?
2)发展历程:大概有几个历程?
3)几大特性:到底有何不同?
4)争议和未来:市面上的说法对吗?
— 01 —
背景
▼
要说数字人民币,就离不开加密货币比特币。
简单回顾一下比特币价格的历史走势。
2017年-2019年,持续上涨——2020年伊始,伴随着比特币第三次减半,疫情、零利率、地缘政治等影响,价格进入上升通道,从$998上涨到$7200,3年6倍,秒杀价投的十年十倍;
近一年半,完美演绎了”过山车“走势——2021年3月,特斯拉宣布接受比特币作为支付工具,并持有15亿美金的比特币,市场情绪高涨,上涨加速,一度飙涨超$63000,涨幅达到782%。随后,5月,特斯拉宣布暂停比特币作为支付工具,持有人开始纷纷卖出,比特币价格开始进入下降通道;6月,作为比特币供应大国中国,出于能耗等因素考量,开始逐步清理关停矿场,比特币价格再次应声下跌,迅速回落至$31000附近,跌幅达50%。
能耗!一大因素。
根据剑桥大学替代金融研究中心数据,全球比特币“挖矿”年耗电量约为135太瓦时,按国家排名,可以排27位(相当于瑞典整年耗电量)。从全球挖矿”耗电地区分布来看,中国占比最大,2020年占比在60%以上,2021年开始下降,低于50%,随着关停矿场提升,比例有望进一步增加。
从”挖矿“在中国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西北的新疆(大片戈壁+气候变化,风能发电)、西南的四川(地处长江流域,丰水采用水力发电)以及北方的内蒙和陕西(煤矿资源丰富,火力发电,污染排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遇到枯水期,电力供应不足,挖矿就要北上,耗能且污染大。据经济学人报道,2018年,中国挖矿耗电70太瓦时,占整个国家用电量比为1.5%左右,相当于瑞典一整年的用电量。
比特币要禁止,但是比特币背后的加密技术却要客观看待。
因此,各国都开始推进数字货币。这背后的原因有几个:
发达国家——主要为金融稳定和支付安全,前者可以通过绕过传统银行,更好的掌控金融政策,后者通过数字货币底层技术,保证支付安全;
发展国家——还为了普惠大众,什么意思?据经济学人报道,全球每人每年的交易手续费为350美金,且近12亿人没有银行账户,推行数字货币有助于降费和造福没有账户的这些人。
中国——还基于现钞减少,但维护成本依旧和第三方支付的考量。不同于国外采用支票和信用卡支付,中国主要采用现钞,但近几年现金支付比例逐步减少,根据央行数据统计,2019年以现钞支付金额占比仅为16%,23%为银行卡、剩下的59%都是手机支付,现钞支付减少,但是依旧是流通工具,因此必要的印制、调运、存取等管理成本依旧存在,这是第一个困境;第二个就是从手机支付来看,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规模日益增加,2020年支付规模达243万亿人民币,8年复合增速为110%,且形成了双寡头垄断局面,腾讯的财付通和阿里的支付宝占比高达94%。
基于以上,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数字货币的试点国家。首个不是偶然,而是基于历史和现状的必然。
— 02 —
发展历程
▼
数字人民币的起步并不晚。
中央层面——14年央行就成立了研究小组,17年数字货币研究所挂牌,19年确定双层架构,20年开始试点,发展到10+1试点,也就是10个城市,一个场景(冬季奥运会);
地区层面——2020年,深圳和苏州等地开始试点,鼓励民众用数字人民红包购物;下半年,用数字人民币购买保单和进行网上购物;2021年,继续结合城市特点扩大试点,比如深圳给春节留守过年的人发红包、成都宣称数字红包可以乘坐公共交通,青岛鼓励人们在国际啤酒节用红包、还有上海以”五五欢乐购“推出的数字红包,另外,今年5月份,数字人民币app开始介入支付宝,应用范围再次扩大。
— 03 —
特性
▼
回顾历史后,我们来看看,中国推行的数字人民币的特殊有哪些?
第一:双层架构
首先央行作为第一层,发行数字人民币,然后由第二层指定的六大行(中、农、工、建、交、邮)缴存100%的准备金进行兑换。百姓和企业可以用手机号或身份证等信息开立电子钱包,在六大行兑换数字人民币,然后再进行应用。
钱包可分为app钱包和硬体钱包,前者为手机中的软体,后者为装有特殊芯片的硬件,如手表、耳机等智能穿戴设备。
钱包的功能主要包含:存钱、充值、转账、付款和收款。钱多了,可以转存银行、不够可以利用银行卡进行充值。另外,不同于银行转账,双方是知道谁转的、从那个账户转的,数字人民币再转账时转账人可以选择隐藏自己的信息。
从以上可以看出,数字人民币是M0概念,是以国家信用发行的,具有法偿性的法币,且商业银行需要缴存100%准备金,没有杠杆。第二账户是松耦合的,不需要银行账户就可以开立;开具不要求绑定身份信息。
第二:双支付模式。
扫一扫——联网扫二维码;
碰一碰——采用NFC技术,只要碰一碰就可交易,且支持双离线模式,有网没网都可以用。
以前现钞支付,支付人要掏出钱包、拿出纸币,想想给几张,收款人拿到,要看看够不够,还要验钞、找零,整个交易就完成了;手机支付、要掏出手机、点开软件,调用二维码,不用找零,对方扫一扫就可以完成,不过有网,而数字人名币,只要两步,拿出手机、碰一碰,大大提升了支付效率。
第三:几大特性。
a)法币,是M0的概念。为现金的补充,不是替代,可助力普惠金融,没有手续费。
传统资金结算,资金的实物流和信息流不同步,清算存在时差,而数字人民币是没有实物的,只有信息流,轻松实现“支付即结算”,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目前数字人民币发行金额约3亿人民币左右,占M0的比重在万分之三,这比重比一个足球在国际标准球场占比的一半都不到,规模有限。但从交易来看,累计到今年上半年,数字人民币交易700万笔,总交易金额在345亿,为发行金额的115倍,周转率较高。
b)为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不同于批发型数字货币,向商业银行等机构发行,用于大额结算;中国的数字货币主要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利用数字人民币是法币、安全等级高、有价值支撑,国家负债和可控匿名等特征,有效支持零售支付领域的公平、效率和安全。
c)账户存在等级差异。用户可开立四种类型钱包,且每种只能开立一个。举个例子一级钱包只能在营业网点开立,钱包余额不超过50万,单笔交易不超过5万,每日限额不超过10万,且一年累计交易不超过50万,这种限额,也能看出为零星开支,买房、买地,额度不够。
d)主打日常生活场景。除了吃穿住行,预计陆续开放公共缴费、企业零星开支、政务服务等场景,如企业发工资、出差报销,企业缴纳税费等。从国别来看,目前中国主要应用在境内,关于跨境支付,目前已于阿联酋、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合作探索,基调为在满足“无损”、“合规”、“互通”要求下开展
— 4 —
争议和未来
▼
争议——有比如会不会对现行金融体系造成影响,导致金融脱媒,取缔银行业,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首先,数字人民币坚持M0定位,不计付利息,可以降低与银行存款的竞争,不会导致银行储蓄大量流失,其次,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次的架构,银行作为第二层架构,必不可少,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目前暂无境外使用需求。又比如,会不会形成对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竞争,目前官方解释是设计数字人名币是钱,支付平台是工具,两者不形成直接竞争。(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如果你去看看境外交易人民币支付金额占比,你就知道影响多大了)
未来的发展——数字人名币可能扩展为跨境支付手段、并通过计息和杠杆成为货币政策手段;另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完备的生态系统是个挑战,毕竟有前车之鉴,2017年银行推出云闪付使用率就不高,消费者的习惯还是挺难打破的。
最后,用老庄的一句话总结感受:“物物而不物于物”,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怎会受牵累呢!市场上对数字人民币有不同的声音,但是如果将其回归到货币的本身,事情就简单很多了。
另外,还要谢谢背后支持,一起研究的人,当然离不开倪先生、马小姐、叶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