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本轮债市调整已到位,但银行理财涨回还需要些时日。
上周,受债券市场影响,银行理财跟着出现了罕见的大幅波动。
很多投资者戏称,买理财却玩出了股市的错觉,几天时间把几个月的收益全跌没了。有人选择提前赎回,心态较好的则按兵不动。用脱口秀演员鸟鸟的梗来形容这些人的内心,正是“中悲大悲超大悲”。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甚至银保监会出面安抚投资者情绪。
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最近由于市场看好经济恢复前景,债券收益率有所上升,引发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这是市场自身调整表现,总体风险完全可控。
目前,本轮债市调整基本过去,但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修复略有“延迟”。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投资者是该赎回还是等待?
保本不再,银行理财再现大跌
自从2018年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之后,大部分人对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息这件事,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今年初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银行理财已出现过一轮下跌,只是本轮下跌范围和幅度之大,让人措手不及。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中,累计单位净值小于1的“破净”产品已经超过2400只,在11月10日后公布净值的1.3万多只产品中,一周时间内有7000多只收益为负,占比高达六成。
一向偏好保守理财的上班族杨芸称,银行理财图的就是“稳稳的幸福”,一万块钱每个月只有20-30元收益。没想到一次大跌几乎让过去半年的收益清零。
杨芸给支点财经记者展示了此前在招商银行APP购买的部分理财产品,主要是招银理财发行的月月宝、季季宝、半年宝系列,属于R2中低风险。
记者注意到,有几款产品的净值连续跌了10天左右,单日最大跌幅达0.15%。同时有4笔正在进行中的交易,杨芸表示:“趁本金还没开始亏,先把钱赎回,但有几个产品仍在封闭期,只能眼睁睁看着它继续跌。”
和杨芸一样不能接受银行理财本金亏损的人不在少数。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11月份以来的收益,已累计亏掉约2.7万元。
于是,公司和理财经理纷纷出面安抚投资者情绪。招银理财、建信理财、中银理财发布了“致投资者的一封信”,或致歉或说明情况,工银理财等也发文称“理性应对不必慌”“以时间换空间”。
债市波动,引发银行理财大量赎回
净值的剧烈波动带来了恐慌,恐慌的结果是:集中赎回。面对“赎回潮”,部分理财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招银理财一款产品就因当日赎回客户太多,触碰了巨额赎回上限。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对支点财经记者分析称,由于疫情反复和理财市场的深度改革,使得债券市场的自身波动性产生了严重的溢出效应,连带银行业理财市场出现了大量赎回。
简单复盘一下本轮银行理财收益大跌的逻辑,根源是债券价格大跌。而以稳健低波著称的R2风险级别理财产品,80%以上资产都投向了债券市场。
图源:视觉中国
债券价格为何会跌?11月以来央行货币政策收紧,导致整个市场利率上行,新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也会上涨。不过,已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为了重新获得投资人青睐,会通过降低债券价格的方式,来弥补票面利率不足。
另有一种观点是,股市要回暖了,大家都卖掉债券买股票,所以债券价格下跌。
市场利率为何会涨?与人们对大环境的预期有关。近期,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疫情防控优化20条等利好政策出台,点燃了经济复苏的信号,融资需求变高,加上银行资金流动性紧张,抬升了市场利率。
这样层层传导下来,债市萎靡波及银行理财就不足为奇了。更值得注意的是,由债券价格下跌引发的理财产品大量赎回,会加剧恐慌。一般来说,如果某款产品赎回的人太多,现金不够用了,理财经理只能被动抛售一部分底层资产来变现,而且是流动性较好、容易反弹的品种,债券价格又将受到进一步打压。
陈佳表示,这是比较典型的金融市场负反馈现象,即“债券产品赎回—出售资产—净值下跌—更多债券产品赎回”。好的一面是,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前景进一步改善,金融系统运行稳健,并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因此本轮债市波动主要是情绪化交易引致。需要金融市场各方积极调整,对市场情绪进行疏导。
涨跌起伏,不改银行理财稳健特性
一位专注基金测评的业内人士对支点财经记者称,债市调整已经到位,但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更新较慢,修复表现可能略有延迟。
杨芸后来又告诉记者,之前赎回的钱已经到账,封闭期内的产品净值开始出现了涨回迹象,但有的还在继续跌。
对于投资者而言,此时银行理财产品正亏在心尖上,到底是去是留?该业内人士认为,R2级别的理财产品主要投资债券,债券是有票面利息收益的,即便债券价格不涨不跌,它的收益曲线也必然是向上的;至于债券价格波动,主要受央行货币政策影响,但从债市经历的几轮大调整来看,均没有阻挡它长期向上的走势。
因此,R2级别的理财产品本金不会有大风险,后面会慢慢涨回来。而且,处于封闭期的产品没有在恐慌之下被打折卖出,涨回来的速度更快一些。
不过到底多久可以涨回来,一个月还是半年,没人说得准。这也要看理财产品投的是长债还是短债,一般长债所受的影响较大。
那么接下来债券市场的走势如何?上述业内人士称,具体得看11月份的经济数据,因为央行要在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之间做出权衡,选择压低市场利率或是允许其上行。
也有专家认为,在国内经济出现实质性复苏之前,央行不会放任利率持续上行,否则谁还敢买房?谁还敢消费?但如果内需和通胀数据明显改善,利率就可能走高,导致债券再跌一波。
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认为,总体上债市处于大熊市周期的起步阶段,建议保持短组合久期(注:指债券的持续时间),不要过多博弈市场反弹。
记者 吴玲
编辑丨刘定文 胡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