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过去10年的发展,上海已经基本建成了国际金融中心。这10年,是总量一路攀升的10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上了6个百分点,到18%,而这6个百分点,却重构了整个金融行业:外资持续涌入上海,多个国内“首家”落沪,机构类型愈发丰富多样,实体经济与金融的结合更加紧密。
位于上海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9月初正式对外资开放了期权交易权限,首批开放的是沪深300和中证1000期权,涵盖了从超大盘到小盘的各种类型股票。外资交易权限的开通,也将重构国内衍生品市场格局。
外资投资权限的增加,只是金融双向开放的一方面,持股比例限制的放开,则吸引了更多机构进入。国内第一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第一家合资理财公司、第一家合资基金投顾等等,全部都选择落户上海。
过去10年,在沪持牌金融机构数量增长至超1700家,随着参与者数量和类型的增多,国内资本市场交易量逐年放大。金融市场交易额增长近5倍,达到2500多万亿人民币,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证券交易,10年来跃升了8倍。
历经这10年的拼搏奋进,上海已经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已经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的重要集聚地,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先行区。上海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和标志性的成果。
交易量壮大的同时,资本市场仍在不断自我革新。成立这三年,科创板总市值超过5.5万亿元,上市公司数量突破2000家。而这块注册制的试验田,今年再次认领了新的任务。30多年来,中国A股市场一直都是竞价交易,9月,证监会首批批准了8家科创板做市商,有测算显示,做市商制度正式试点后,科创板总交易量预计将提高10%。
资本市场蓬勃扩张的基础,是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过去10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去年位列全球城市第4。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叶钧 编辑:老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