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2022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前十位中首次出现5家中资银行,这反映出中国银行业在改革发展和防控风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银行整体实力进步
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连续十年位居该榜单榜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紧随其后,包揽榜单的前四,这几家银行已连续五年位居前四,交通银行排名上升至第十。光大银行宏观金融研究员周茂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全球银行市值排名前十中,中国占一半,反映我国银行金融机构整体体量和实力在进步。”
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也跻身前二十强。地方行中,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浙商银行进入前100强,且名次均有提升。
业内人士将每年的全球银行榜单视为衡量全球银行综合实力的评价基准,反映全球银行业发展变化趋势的重要窗口。该榜单显示,中国银行业在疫情期间表现更强大、更坚韧,在强劲的国内经济支撑下,中国银行业一级资本总额增加14.4%。与美国上榜的186家银行相比,中资银行目前的一级资本(3.38万亿美元)超过美资银行两倍,资产(41.53万亿美元)几乎是美资银行的两倍。
总体而言,全球银行体系的资本化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作为衡量银行业实力的关键指标,一级资本总额达到10.3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7%。此外,总资产首次突破150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54.21万亿美元。其中,中资银行占全球一级资本的32.5%、资产的26.9%的和税前利润的28.7%。
“对中国银行业而言,今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值得一提的是,排名靠前的银行比其他国家的同行增长更快,排名前20的10家中资银行中,有9家的一级资本增速达到双位数。”《银行家》编辑表示。
据统计,今年全球1000强银行中,中国共有140家银行上榜,比2021年减少4家。上榜中资银行一级资本总规模合计达到3.38万亿美元,排名靠前的银行一级资本增速较快,这反映出中国银行业在改革发展和防控风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半年关注银行分化
“银行作为典型周期行业之一,银行经营规模体量上升也反映出我国实体经济规模和质量稳步增强。”周茂华表示,“但从中美银行资产、盈利占比看,我国银行业整体经营效率仍有改善空间。”
周茂华指出,从趋势看,国内银行业面临利率市场化的金融脱媒(金融非中介化)、息差缩窄,银行经营转型发展,适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全球竞争加剧等挑战。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银行负债成本在逐步推高,金融脱媒对银行的存贷利差模式产生冲击。同时,从一季度表现来看,上市银行一季度整体营收同比增长4.4%,相比2021年全年7.8%的增幅有所回落;归母净利润增速从12.6%回落至8.7%。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营收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利息收入方面,净息差为1.97%,较2021年全年的2.08%下降0.1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点,息差收入面临挑战。
综合分析来看,下半年银行基本面将保持稳健增长,但关注银行分化。中国银行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指出,2022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总体向好态势不改,预计银行业经营稳健,商业银行将保持稳中求进发展态势,资产负债增速达到8.5%左右;盈利水平在高基数下稳步提升,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速将达到8%。
国盛证券表示,下半年若消费能够逐步复苏,零售贷款有望实现“量价”恢复,未来需求回暖情况需持续跟踪。分银行来说,国有大行+优质中小行资产端将受益于“基建稳增长”。
息差方面,优质国有大行和经济发达区域的优质中小行有能力维持息差稳定。但整体行业来看,资产端LPR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多次下调、贷款重定价、零售需求疲软,负债端存款成本竞争仍较为激烈,行业息差下行压力仍大,需关注银行间分化。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