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5日消息(记者夏青)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以来,不少银行的消费贷款利率降到4%以下,部分银行还推出了限时优惠活动。例如,在特定时间段内,申请消费贷款可以在原有利率的基础上再打折。这帮助不少有需求的居民缓解了暂时性的资金紧张。
北京市民王先生最近就申请了一笔消费贷。他说:“批得特别快,我手机银行直接线上提款就用了,解决了我生活上的临时消费需求,还不影响其他资金安排。”
作为金融支持扩内需的重要抓手,监管层对消费贷的用途有明确规定,就是主要用于个人消费,比如房屋装修以及旅游、教育等日常消费,不得流向楼市和投资理财市场。
但在较低利率的吸引下,违规操作屡禁不止。湖南的陈涛(化名)此前就曾经把消费贷的资金投入股市。他说:“股市表现也比较好,我那个时候觉得可以从银行借一笔钱出来,投入到股市里面,中国银行正好有一个消费贷,它的额度是大概13万,利率只有三点几个点。”
而今年以来,用消费贷置换房贷的情况更多,并助推形成了“提前还贷潮”。安徽的张先生因为房贷利率较高,想提前还贷。当地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员工告诉他,可以把住房按揭转为经营贷、消费贷等。“除了办营业执照,还有消费贷,就是以个人的形式贷款,但是消费贷有一个不好,消费贷贷款的年限太短了,有的消费贷是每年要过一次本金,第二年再能贷出来,有的消费贷是三年过一次本金,但是都不是很长。”
贷款中介公司也在推波助澜。即使监管不断加码,北京一家贷款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仍然宣称,在他们的帮助下,用消费贷款还按揭“没问题”。工作人员说:“最近肯定查得很严,但是您这种也不是说贷款买房子,或者是按揭转抵,对吧?您这是信用贷款正常还按揭,很正常的。”
这是为什么?业内人士说,因为消费贷的资金用途比较难监管。信用卡贷款、消费贷款都属于个人消费信贷,但在资金流向方面二者存在明显差异。信用卡贷款的资金流向清晰,当我们刷卡购买商品与服务时,信贷资金直接进入了商家账户,也就是资金流向是“点对点”的,所以挪用问题难以出现。消费贷款则不同,银行发放消费贷款时,通常把资金直接打入借款人账户,借款人再拿着这笔钱,自主决定购买哪些具体的商品与服务,也就是资金流向“点对面”。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只要中间有取现金的操作,资金监测的链条就断裂,很难判定。“到你账户之后直接取出来,变成现金全部取出来,就没有任何手段可以监控。表面上也会伪造一些贷款用途,跟你说是拿过去装修房子。”他说。
为了用好管好消费贷,近期,各地进一步加大了对消费贷资金流向的整治。1月份以来,黑龙江、江西、广西等地银保监局开出近10张罚单,涉及多家金融机构,问题包括个人消费贷款用于偿还贷款本息、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资金流入证券公司等。不过,在董希淼看来,打造一个行业性的资金流向监控平台才是比较好的办法。他表示:“因为有时候转了好几家银行,对单家银行来说,对用途、资金流向的监控,就不可能做得到。我一直建议打造整个行业性的资金流向监控平台,这样加强监控。对于个人消费贷款,它的期限不要太长,期限太长更容易套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