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房地产企业的集体躺平,资本市场的表现不佳,使得基础设施类信托项目(政信类)成为了高净值客户配置的重要出路,但是也是额度紧张,需要比手速比眼力,那么购买基础设施信托项目需要关注哪些点?本期做一个梳理。
一、如何理解城投平台公司?
中国从90年代进行了分税制改革(中央与地方进行税收分成),由于地方税收收入大部分要上交中央,导致地方财政实力较弱,重大项目建设中如果完全依赖中央财政预算投入,效率低,成效慢,审核严。于是地方政府通过成立城投平台公司,从事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土地增值、招商引资,通过资产增值和税收的增加偿还城投平台的债务。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期和回收期不匹配,所以一般来看,城投平台负债率普遍较高,同时由于城投平台的设立主要还是服务当地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承担一部分公共职能,其盈利能力和纯商业企业比也较差,其收入来源主要是运营收费收入(水费、电收费、地铁、公路使用费用),固定资产租赁收入、土地开发收入等。
所以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除了看企业的财务报表,盈利能力、负债率来评判企业还款能力。还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政府财力,企业在政府平台中的地位评判企业的还款意愿。
在21世纪的前15年,城投平台融资政府往往直接提供担保,人大出具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兜底函(此类现象在当时的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中较为普遍)。从老百姓角度,这类信托项目的风险完全由政府兜底可以放心购买。但这种情况,使得地方平台自身的经营风险与政府财政无法隔离,政府负债快速增长,对国家的财政安全造成了风险。
2017年以后关于地方融资平台的管理逐步趋严,2021年银保监会出台了《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银保监会〔2021〕15号文,以下简称“15号文”)要求“15号文”要求银行保险机构统一使用财政部的监测平台查询交易对手是否是涉及隐性债务的平台公司。对不涉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客户,银行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授信。对承担地方隐性债务的客户,银行保险机构不得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或流动性贷款性质的融资,不得为其参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提供配套融资。也就是说,目前所有信托可以发行计划的城投平台的债务,政府均不纳入财政承担还本付息责任,公司均按市场化方式进行融资。可以违约、可以破产。所以基础设施类信托100%政府兜底,100%还本付息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所以闭着眼睛买基础设施类信托项目(甚至购买定融产品等弱资质平台发行的其他产品),盲目相信政府兜底,肯定是不可取的。
二、如何判断基础设施的还款能力
但是,政府不兜底并不等于政府不担责。2021年初,财政部网站公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提案》,提到了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这里指的主要是中央财政不救助,也就是化解隐性债务的责任在省一级地方财政。目前没有看到任何省级政府出来说,对于市、县一级的地方政府平台融资不救助。反而是纷纷出来为平台融资站台。
所以,基础设施平台的还款能力首先看所在区域情况,再看企业情况。
(一)城投平台的所在区域层级:
一般分为:省级、市级、区县级、乡镇级
市级中:优先选择计划单列市(地方财政权归属城市,不纳入省级预算,自由度大,由北到南分别为: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
其次是副省级城市,全国一共十五座,除去上文提到计划单列市以外还有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广州、武汉、西安、成都。
再次是市委书记进省委常委的市:一般是省会城市和本省经济发达地级市(包括:江苏苏州、浙江温州、山东烟台、河北唐山、河南洛阳、陕西延安、贵州遵义、贵州毕节、山西大同、青海海东、宁夏石嘴山、内蒙古通辽、内蒙古包头、吉林延边、江西赣州、四川绵阳、海南三亚、海南儋州)
再往后看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城市。
(二)主要指标
GDP:看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代表地方政府的收入情况,收入多偿债能力越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同比,看是在优化还是劣化
债务率和债务自给率:看是否通过当地财政可以有效协调债务还款
有息负债增速:基础设施的还款对于本金部分大部分能够借新还旧,压力主要在于付息,如果有息负债增速过高,那么要重点关注其还款能力。
(三)企业情况判断
对于企业情况的判断的大原则首先是该融资平台企业在区域内的重要性。
一是,是否是发债主体,一般发债主体都是当地比较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发债(无论是公募债还是私募债)均要出具经外部审计的财务报表,管理也更合规,且有相关信用评级,一般发债评级最低为AA。另外,公开发债主体的违约,对于一个区域的整体政府平台企业融资影响巨大,因此,对于公开发债主体的信用,政府也是比较看重的。
二是看企业营收,资产负债情况一般在信托的介绍材料中会有披露,同时通过查询专业软件如:企业预警通可以全面评估,这一部分对于普通投资者比较难,需要专业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分析(普通理财经理一般不具有此能力)
三、基础设施信托产品选择逻辑
(一)优选央、国企设立的大型信托公司
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应的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非常重要,信托公司母公司层级高(副部级央企可以协调的资源肯定高于正厅级央企,地方国企出资设立的信托,最好选项目在其主要股东注册地)一旦遇到相关协调问题,信托公司的协调能力,风险处置能力也相应较强。
(二)强市弱县优于弱市强县
一般基础设施信托项目,县级主体发行为主,一般只看经济实力百强县和经济实力强市的弱县。比如:湖州市吴兴区(2022年GDP 897亿)的基础设施项目和金华市永康县(2022年GDP 725亿)如果其他条件相同,优选金华市下辖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已违约省份一律不投
目前已有西部G省、东部S省、南部G自治区、北部N自治区分别有政信项目出现违约,违约类型包括信托、租赁、债权等。对于基础设施类项目来说,一般同一省份出现违约,省内其他政府平台融资价格均会上升,所以省级政府一般也会出面协调相关债务安排,市级政府会进行统筹安排,若一省政府已无法有效协调,说明当地的金融资源、财政资源较为有限。选择基础设施项目应该从省级层面尽量规避。
目前市场上比较多的政信项目是东部S省的,宣传一定会提从目前看该省GDP总量大,经济实力强。但实际中,该省GM市和WF市已经出现项目违约,所以要严格避免投资该省的市、县平台发行的信托项目。
(四)不要迷信抵押物
有抵押物的项目,一般都是资质比较弱的区域,或者从资质来看比较其他项目存在瑕疵的情况。一般提供的抵押物主要是待开发的土地等,这种情况下,不要简单迷信抵押物。有抵押物并不见得比无抵押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