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17日,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上,卸任华夏银行行长不久、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身份亮相的张健华吸引了许多媒体目光。
张健华任华夏银行行长期间(2017年1月至今年2月),银行业整体处于强化零售业务发展、大力推动金融科技创新的阶段。继3月底在一场在线讲堂上谈了大资管背景下的家庭财富管理后,在本次论坛的演讲中,张健华谈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数据收集使用等问题。
论坛期间,张健华还接受了新京报贝壳财经等媒体采访。对于助贷业务中,助贷机构数据引流是否安全合法,贷款风控由谁负责等问题,他建议明确更多监管细则;谈到近期理财大面积破净,他表示与市场行情波动有关,银行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权益投资能力。
张健华在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发表演讲,主办方供图
数据引流是否安全合法,贷款风控由谁负责?建议明确助贷业务数据监管更多细则
在主题演讲中,张健华提出,金融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就是以数据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的。
不过目前我国金融行业数据应用还存在许多痛点,张健华也带来他的思考:一是传统金融数据服务商如何合规展业;二是哪些替代数据纳入征信,是否有明确范围,以及如何有效激励科技公司共享数据;三是在《个人信息保护法》项下,征信机构实践中数据搜集如何获得客户的授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哪些范围的公共数据可以直接提供给金融机构,征信机构数量少,如何满足银行数字化发展需求。
基于上述背景,我国助贷业务一度快速发展。在张健华看来,此类合作如果把规则定清楚了,其实会有一个互利共赢的结果,但不事先管理好风险就会出问题。
他对媒体举例称,比如助贷合作中第一步是“数据共享”或者叫“数据引流”,这里就涉及数据的保护问题,是否满足安全、可靠、合理合法等要求。监管部门有一个要求,这种合作中的数据要进征信,而做征信需要有牌照。
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个人征信牌照仅批了三张,现状是央行有个庞大的征信体系,但只能覆盖线下传统银行的征信信息,大量线上交易、特别是没有银行信贷记录的用户,就是“信用白户”。张健华表示,如果有一个数字征信渠道,就能将这些“信用白户”的数字足迹变成资产,用户还可凭借这个资产获取一些金融服务,这本身是件好事。
他还提到,除了数据安全性和数据管理问题,助贷模式中,数据贷款风控由谁负责也需要明确。大中型银行基本可以自建风控模型,但很多小银行没这个能力,需要明确小银行是必须全链条开发自建一套风控系统,还是可以采购市场上的成熟软件,采购又算不算风险外包?“这些都要关注的,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了,金融科技的应用对于金融业发展才能有一个正向助推,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受一些影响。”张健华称。
近期理财大面积破净与市场行情波动有关,银行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投研能力
资管新规过渡期已于去年底结束,张健华在3月底在线讲堂上谈到如何抓住大资管时代的财富管理红利。本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资管新规经过了近三年时间,从出台就对整个资管行业影响非常大。但对行业的影响不能叫颠覆性的,而是基础性的,它真正规范了我国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行为标准。
从每个行业来看,张健华总结道:“银行理财在资管产品中市场份额是最大的,规模上受到资管新规的冲击也一度是最大的,但是恢复得也比较快,到目前几乎恢复到资管新规之前的规模了。目前难以恢复的是以信托业为代表的过往通道类业务占比较高的行业,未来如何发展需要有一个新思路。而较早就开始净值化管理的公募基金,可以说相对受益,其研发能力、投资能力、清算系统等都是比较成熟的。”
当前银行理财仍是财富管理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过近期理财出现大面积破净潮,反映出什么问题?
张健华对此表示,原因之一是银行理财产品在净值化转型后,很多跟股市这种权益类投资挂钩,波动就相对更大。同时也反映出银行投研能力整体有限,现在多数银行做权益类投资还是通过购买基金类产品的方式,真正自己去投二级市场难度很大。
“其实原来银行系的非标业务是优势,那些业务往往是跟银行的信贷客户挂钩,很多信贷客户也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银行能够通过信贷绑定甚至约束客户。”张健华称,现在不允许做这种非标类业务后,在纯粹的标准化的产品市场上,银行就没有优势了,所以银行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投研能力建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维妙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