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股市的“岁月静好”之下,很多投资者不知道,债市正在大出血。
买股票的人不知道,但买理财的人,现在一定知道——
因为出血,出的就是银行理财的血。
我一直在说,债券、特别是国债市场,是当代信用货币体系以及各国金融体系的基础,债券市场的波动,通常是股市以及其他资本市场波动的基础。
但是,如果看国债的话,虽然说11月份以来收益率的确是在抬升,但就整体而言,中国的国债收益率变化并不大,大约是从2.65%上升到2.85%,利率也就上升了7%。
但是,如果你看看与理财市场关系密切的一年期存单到期收益率和机构间质押式回购7天利率(DR007),那可是在蹭蹭蹭地涨:
一年期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两周前是2.03%,现在是2.55%,这意味着25%的涨幅;
DR007,10天是1.6%,现在已经超过2%,这意味着30%的涨幅。
注意看,过去的8年间,只有2016年10月、2020年5月和现在,短期市场利率才出现过如此快速的飙升,也正是这种急速飙升的短期利率,给债市带来了大出血。
正是债市的出血,导致最近一周超过1万只理财产品出现了负收益。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绝大多数人从银行所买到的理财产品,其背后的资产,要么是债券,要么就是同业存单,然后,有一些产品,再额外搭配比例很低的一些股票产品。
进一步地,考虑到债券市场仍在调整,未来出现负收益的产品可能还会增加。实际上,近期市场上已经出现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明星产品出现巨额赎回,负反馈在继续。
关于这个事情,我分两块儿来说。
第一块儿,是资管新规实施之后,今天的银行理财,再也不是以往的银行理财。
自2015年起,打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就成为中国金融监管者的目标,但是,在2018年之前,很多银行在推销存款以及理财产品的时候都混为一谈,甚至很多银行都有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这明显是跟监管以及政策不符的。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外汇局共同发布了一个文件,名称叫做《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被整个投资理财行业简称为“资管新规”。
呶,就下面这个文件。
不过,当时政策出台的时候,很多银行仍然还有一些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存量,所以,为了实现政策的顺利过渡,当时监管部门给出了两年过渡时间,到2020年底结束。
不过,2020年遇到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监管部门法外开恩,允许保本保底刚兑型理财产品,再延续1年时间,到2021年年底结束。
但是,从2022年1月1日起,“资管新规”正式在全国实施。
也就是说,从2022年1月1日起,银行里再也不能出售宣称保本保底的刚兑理财产品。
也就是说,从2022年起,不管投资还是理财,全中国都不许再给人承诺什么保本保底,而是要接受市场风险,任何投资理财产品都有可能盈利,也有可能亏损。
2022年的理财市场,就这样迎来了两轮冲击。
第一轮冲击,发生在2022年3-4月份,由于股票市场暴跌,那些包含股市产品的理财产品出现了大规模破净,3月份全市场有3600只银行理财产品录得负收益,产品累计净值在1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达到1200只。
目前就是第二轮冲击,自10月底开始,这一轮冲击的可能原因在于,随着股票市场跌至极低位置,众多的理财资金开始选择赎回并进入股市,巨额的理财资金赎回带来了巨额的卖出,由此导致银行存单的大量抛售,市场短期利率快速上行,出现“债灾”。
理财产品背后的资产,基本上都是由各种债券所构成,随着债券收益率上涨价格大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随之转负。
如果从利率层面看,无论是一年期同业存单还是3个月的Shibor,自2022年初迄今,可谓都是一路下行,以至于10月份的人民币3个月市场利率,连美元3个月市场利率的一半都不到,这意味着中国市场的资金供给非常充裕,根本不存在缺钱现象。
可惜的是,这个钱,始终都在金融体系内“车轮转啊转”,现在,存单价格下跌,到期收益率上涨,让你们这些追求“稳稳的幸福”的投资理财保守人群,也尝尝“下跌的滋味”。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更没有什么东西能包赚不赔,身在中国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会承担市场风险。
第二块儿,是说说过去10年间,中国债券市场发生过的4次“债灾”事件。
其中,2013年就发生过两起著名的“钱荒”事件。
当时,很多银行的金融市场部、资管部还没分开,账户也是混乱的,债券和货币市场的交易极其不规范,无数银行体系高管利用这种账户的混乱,大搞利益输送和职务侵占,浑水摸鱼倒腾资金大发其财,这些交易还都上下连着一串人,实体经济融资利率却始终高企不下。
为了整治这种混乱,金融监管部门突然开始加强监管,要求银行的自营账户和理财账户彻底分离,资产端不能随便搞什么期限错配,这一下子让很多搞利益输送、职务侵占和浑水摸鱼的银行高管傻了眼,央妈这个时候也故意袖手旁观。到了6月份,隔夜市场利率,直接飙到30%,银行理财的收益率都快给到10%……
6月份搞了这么一次“钱荒”,大家都觉得差不多了,债券收益这么高,赶紧加杠杆干啊!
没想到的是,到了11月份,央妈又这么搞了一出,坐看市场短期利率飙升,于是又出现了一次钱荒。
不过,这两次的“钱荒”,都是机构间的踩踏,老百姓一般没啥感觉,反而因为钱荒,直接把老百姓理财的收益率给抬上去了,什么余额宝、财付通、度小满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开始大行其道。
随着大量资金进入债券市场,债券收益率逐步下降,这带来了债券史上一轮超级大牛市。
随着债券收益率的下降,到2014-2015年上半年,中国股市也经历了一轮“杠杆牛”,无数资金通过券商融资、杠杆配资,进入到了股票市场,然后到了2015年年中之后,又因为解杠杆,带来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股灾。
市场资金永远是充裕的,股票加杠杆太危险,债券稳如狗,为啥不加杠杆呢?
于是,2016年下半年,众多信托基金开始选择在债券上加杠杆,买来债券抵押,获得资金,然后再抵押,再去买债,然后通过信托基金给搞成优先级、劣后级的分级基金,利用央妈释放出来的廉价资金,加杠杆购买收益相对较高的金融债和利率债,同业之间的套利、通道、委外等等,大家都在使劲儿赚央妈的钱,各路资金推动债券收益率,一直往下掉。
为了对这种银行间资本市场套利乱象进行监管,央行开始收紧流动性,并且将表外理财纳入MPA,整顿券商的资金池,银行开始去杠杆收缩同业业务,货币基金被大量赎回,由此造成互相踩踏,几家公司的货币基金被传出现大窟窿。
2016年12月15日,国海证券惊现“萝卜章事件”,整个金融市场发生大地震,而债券信托市场几乎是一夜入冬,债灾到达顶峰。
第四次的债灾来自2020年5月份。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了极大影响,随着政府和央行出台各种救经济政策,金融市场货币洪水泛滥,债券收益率急速下降,债券价格急剧上涨……
到了2020年5月份,国外疫情开始全面肆虐,但我们却已经基本清零了,各种生产经营,反而正常开工,国外开不了工,出口快速反弹,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市场上那么多水,不收一收怎么行?
于是,央妈有意识抬高市场利率,债券的价格,立即跟着开始稀里哗啦……
以1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动作为代表,我标注出来过去10年4次债灾发生的时间点。
鉴于目前的债券收益率,整体仍然处于低位,预计债券收益率上升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那些习惯于“收获稳稳的幸福”的一批人,恐怕要有所失望了。
目前的这一轮“理财产品大出血”,为什么发生?
从市场来看,很可能与疫情放松管控的预期发酵以及“地产十六条”的公布有着重大的关系,大家预期中国经济将会从当前的底部开始反弹,所以债券收益率这半个月来,开始一路抬升。
从央妈的角度看,今年放了这么多水,大多数钱却都还是在金融系统里空转,不打爆你们,你们还以为央妈的母老虎是病猫呢?面对理财市场的“小债灾”,央妈乐见其成……
信用货币体系之下,各种债券是央妈印钞的基础,对于主要经济体来说,债券市场整体上就是央妈手中的孙悟空,再怎么蹦跶,也跳不出央妈的手掌心,只要货币信用不出问题,基本上可以做到让它涨就涨,让它跌就跌。
所以,每一场“债灾”到底发展到什么地步,其实关键就是要看央妈的意愿。
根据当今央行行长对中国利率体系框架的分析,DR007是中国短期市场利率的基准,更是货币市场利率的基础(具体文章参见“中国的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是央妈引导市场利率的抓手。
如果DR007出现持续的抬升,那大概率说明,这次的小型“债灾”,一方面是市场运行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未尝不可以说,就是央妈给了那些空转资金一个耳光。
我个人猜测,接下来短期市场利率恐怕还将继续上行一段距离,理财产品的亏损持续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