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祎 每经编辑:廖丹
随着理财观念深入人心以及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即便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偶掀波澜,但仍有不少投资者怀揣着让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热情入场。
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披露,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投资者数量同比增长了49%,达到9145.40万人,其中逾99%为个人投资者。2022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4亿元。
作为国内领先的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市场研发机构,普益标准长期追踪银行理财发展动向,持续向市场输出大量监测数据和研究报告。
当年历即将翻篇,2023年的银行理财市场投资者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和策略应对净值化时代的市场变局?又有哪些可重点关注的投资机会?带着一系列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普益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翟立宏。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普益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翟立宏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谈市场:净值波动将成常态
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在已披露的2.8万只银行理财产品中,总回报为负数的理财产品多达4500只,而累计单位净值低于1的破净产品多达2150只。而11月以来,债券价格的下跌也导致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大幅波动,在此期间,一周收益出现亏损现象的产品占所有理财产品的比例高达1/3。
虽然估值切换带来净值波动变大,但银行理财投资逻辑并未改变。翟立宏指出,市值法估值会直观体现底层资产的价格变化,但这并不完全意味着投资风险变大,在净值化时代,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NBD:2022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的第一年,您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一年银行理财市场的变化情况?
翟立宏:2022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反复、俄乌地缘政治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国内外因素叠加影响,国内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大。比如3月份受股债联动效应影响,以固收+和混合类产品为代表,相关产品的净值出现下跌甚至发生破净现象。而11月以来,资金面边际收敛,叠加防疫政策优化与稳楼市政策推出,引起市场预期出现较大变化,市场利率上行,债券价格出现下跌,导致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大幅波动。
我们认为,在净值化时代,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将成常态,理财机构投研能力和净值化运作能力将面临更大考验。当然,在经历两次破净现象后,今年银行理财机构对新发产品进行了针对性调整,进一步扩大封闭式产品的发行,并拉长投资周期,通过长周期投资来实现净值的平稳。此外,随着债市的逐步企稳,对应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也将回落至正常水平。
NBD:银行理财估值方法的切换,是否改变了投资逻辑?
翟立宏:理财产品采用市值法估值时,会直观体现底层资产的价格变化,但这并不完全意味着投资风险变大。事实上,理财产品的风险主要由底层资产的质量决定,只要底层资产质量达标,那么潜在的风险并不会因为估值方法的切换而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估值方法的改变并不会直接改变投资逻辑。
谈策略:坚持价值投资
2022年,面对不同往昔的净值波动引发的理财“浮亏”,一些投资者陷入焦虑,甚至选择亏损赎回,市场一度出现赎回潮。
“理性看待波动,坚持价值投资。”在翟立宏看来,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为理财市场长期稳健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投资者应保有充分的信心,着眼长期投资,并通过组合投资策略分散风险。
NBD:在净值化时代,投资者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翟立宏:面对理财产品破净现象时,投资者应保持清醒和冷静,逐步适应刚性兑付被打破的现实,正确认识收益与风险的共生关系,明确自身需求,结合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产品,以资产配置的理念实现投资的分散化,避免受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
首先,要理性看待市场短期波动,坚持价值投资。市场经历短期震荡调整属于正常现象,投资者应着眼于长期投资。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为理财市场长期稳健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对此投资者应保有充分的信心。其次,投资者需要主动了解各类型产品的基本特征,明确自身风险偏好、流动性、收益等需求,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做到知己知彼,避免盲目投资。
NBD:在投资策略方面,您有何建议?
翟立宏:采用市值法之后,为降低底层资产价格波动对理财产品净值造成的冲击,在投资策略方面需要做一定的调整。
从机构来看,要进一步完善大类资产配置体系建设,优化高波动资产与稳健收益资产的配置比例,创造更多不同风险收益结构特征的理财产品,提升产品的广度和深度。
从投资者来看,也要根据不同的投资需求,选择适配不同的理财产品,通过组合投资来降低波动,坚持以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投资理念,多元化的组合策略可以分散单一资产配置的风险,进而实现整个投资组合的保值增值。
谈趋势:行业格局将进一步分化
“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理财业务转型持续深化,多层次的理财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翟立宏表示,预计在2023年,理财行业格局将进一步分化,投资者多元化需求也将随着特色化产品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得到满足。
他同时提醒称,投资者对理财市场和投资逻辑的认知尚存空白,各类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做好投教服务,帮助投资者更好适应净值化时代下的理财投资。
NBD:展望2023年的银行理财市场,可能会呈现怎样的变化和特点?可以重点关注哪些投资机会?
翟立宏:从机构层面来看,理财行业格局将进一步分化,理财子公司将充分发挥主力军角色,而具有理财发展潜力的银行会进一步申请理财子牌照,其余众多中小银行将更加关注代销渠道的拓展。
从产品层面来看,短期限理财产品发行量将明显减少,理财产品期限逐步拉长,长期限理财产品占比逐步上升。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还将以固收类资产为主,但在客户需求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共同作用下,银行理财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将逐渐上升。
此外,特色化的产品体系将进一步丰富。除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外,固收+、FOF、养老理财、ESG等主题型产品会进一步增多,提供涵盖固收、权益等不同属性的资产类别,可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需求。无论是中长期的养老投资需求,还是中短期的增值投资需求,乃至短期的流动性管理需求,银行理财都可以提供种类多样、类型丰富的产品,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投资配置。
NBD:针对现阶段的市场特点,机构接下来应该如何进行投资者教育?有哪些值得尝试的路径和方法?
翟立宏: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背景下,投资者理念亟需扭转和培育。但目前的投资者教育大多局限于产品营销时的信息输出,投资者仅能了解所购买的产品,对理财市场和投资逻辑的认知存在一定空白。
为此,各类机构应结合投资者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投教服务。比如在投前阶段,投资者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投资者树立资产配置和分散投资的理念;在投中阶段,投资者交易应注重做好投资者保护和风险提示,梳理风险边界,做好信息披露;在投后阶段,投资者教育主要用于帮助客户理性客观看待市场变化和净值波动,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通过长周期投资实现收益的保值和增值。
在投教服务具体形式上,应加快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各类数字化平台工具,寓教于乐,实现不同场景下的趣味性投教内容投放,帮助投资者更好适应净值化时代下的理财投资。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