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信托行业的前世今生 来源:顾问云
信托是什么?你既可以说它是一个名词,你也可以说它是一种业务类型。传统定义和国际通用惯例中信托的定义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和处分的行为。
而现行理解的信托(Trust)是一种理财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信托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
在我们中国大陆来讲的话,信托可能更偏向一种叫产品类型,或者说叫做一个融资的通道,而且这个融资的通道呢,还是很值钱的,因为它具有独一性,全国到现在目前为止,只有68家信托公司可以开展业务。
理解信托业务我的逻辑是先看历史,根据重要时间点发生的重要事件来看国家政策对信托的改变。
在宏观上有一个梗概,知道历史发生了什么才好进一步判断信托未来的发展方向。
只要是方向不偏,理解业务就没那么难;符合宏观政策的引导,就能对未来发生的业务有个了解;进而对资金的安排可以提前做个判断。
因为我们是做财富管理的行业,这个行业里有大概有两种操作模式,一种是居间类的业务,一种是发生委托代理的业务,而不管是二者哪一种,基础的资金投向都离不开信托业务。
所以,要真正了解信托就必须从中国成立第一家信托公司开始,从历史翻看信托的成长。
信托行业发展史
1979年中国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自这一年开始,中国有了信托业务,但是信托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因为我们没有经验,所以导致后面做了很多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截至最近的一次行业整改即2007年信托业整改,信托经历了六次整顿。
每一次发生的问题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大概的名词可以概况其行为——“业务不规范”,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概念在头脑里形成,就是做信托业务一定要合规范。
信托业六次大规模清理整顿依次发生在1982年、1985年、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7年,在起初的三次整顿发生间隔是三年,分别是因为基建类型业务发展过快、发行货币过多且流入信托以及信托发展过快。
这些年的整顿不难看出其实国家是有意识地在做规律性的调整,从1979年成立第一家信托公司到1988年的前三次整顿,可以说是在做信托行业发展的试行期,基本解决了什么类型的业务匹配什么样的资金,用什么样的信托公司来做。
这个时期好比是群雄逐鹿,哪家信托公司挑准了合适国家政策的业务同时又匹配了可靠的资金,在合适的时间做了这些业务,那么就基本奠定了前期行业地位。
从1988年开始到2007年又有三次行业整顿,间隔分别为5、6、8年,而整顿的原因则是秩序混乱、实行分业管理和信托业务压缩。
不难理解的是这十年间发生的又是另外一个大框架下的一系列事件,前十年奠定了基础业务,那么后十年就针对这些类基础业务深耕,涌现出一批信托公司。
而凡事都有个质量比数量的算法,数量多的时候未必质量会跟上,也就是鱼龙混杂之际可能带来更多的质量不统一,进而影响行业的正向发展。
所以在后面的十年又因为减少信托公司数量和加强秩序、提高业务质量做了三次大整顿。
直到2007年,中国算是把信托行业的公司和开展业务种类与基本风险控制方式整明白了,这期间也立了法,即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正式实施,第一次在中国确立了信托制度的法律地位。
在这里我们要回顾一下我们的主线思想——合规范,不管是什么行业什么公司,做事一定要合规范,否则一定会有新的整顿来规范行业业务标准。
2007年的最后一次整顿信托仅留下68家,2008年末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为1.22万亿,2018年,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增长到24万亿,10年增长20倍。
这十年间到底是什么样的业务能够迅速推升信托业务的急速扩张呢?落点到宏观政策来看,信托暴增的十年与房地产快速上升的十年是不是有联系?或者我们是否可以说是房地产业务促进了信托行业的快速发展?
信托直销业务的发展
2008年末房地产信托产品悄然而生,那个时候的信托产品多是与银行做对接,即银行的理财资金会进入到信托公司购买信托产品。
在那个时间,监管层已经意识到银行资金嵌套信托产品完成投资产生收益,不易于信托业务的健康成长。
考虑资金的来源不能仅依赖于银行,况且银行的资金多以小型客户投资为主,而信托投资的客户应该是以100万为起投标准,所以在后期的银信合作上及时刹车,鼓励信托公司开展直销业务,发展中国大陆地区的信托直接投资客户。
在资金来源上不能单独依靠银行供给了,信托业务如何拓客就成了摆在信托公司面前的一大难题,在这期间我们不得不提到一家引领行业发展的代表性信托公司——中融国际信托。
中融信托的经营思考必须说是行业领先的,一边搭建信托业务团队,一边筹备做财富团队,正所谓一手项目准备另一手资金准备。
中融也确实摸准了政策的脉络,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抓住了市场机遇,在房地产行业助推中国经济的同时给中国房产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又在金融行业中迅速找到外资银行出身的银行客户经理来组建自己的财富团队。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开展举步维艰,趁这样的时机找到外资银行客户经理来做信托业务,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其实是给外资银行客户经理们提供了一条新出路。
在短短一年间中融信托把握了项目、人才和资金三样基础。得益于这三样中融信托迅速崛起,成为行业中资产管理量与经营收入双高的信托公司,也借此越过众多信托公司跻身行业前三甲。
中融信托的业务发展模式可以说是行业中独一性且很难复制的,在信托行业快速发展的十年,其实也涌现一批有“勇气”的信托公司,但是发展中带来的问题也由此而生。
我们都知道信托公司的发展得益于直接投资客户的贡献,但多数信托公司在发展业务中都会遇到一个窘境,就是信托直销人员难招聘、难管理、难考核,这三难奠定了之后的三方代销信托业务,也就是现在财富管理机构的前身或基本业务。
信托发展的十年间,从最早期信托产品不为人知到如今的人人皆知,不得不说理财经理们对客户们的产品教育做得非常到位,而信托产品也确实为一批高净值人群做了财富贡献,所以毋庸置疑一家财富管理机构如果要做高净值人群的资金管理,就必须要先学会如何做信托产品的采选。
多数人可能对信托产品的理解非常片面,而由于过去十年信托产品确实在安全性上表现不错,所以不论是在客户们还是理财经理们心里都会留下一个烙印,就是“刚兑”,但显然这样的理解非常片面、非常有限,我们如何去看信托产品还是要做相当的功课的。
知历史,才可图未来。
只有对历史有足够的理解,才能对未来有所预判。这样当政策发生变化时,可以提前做好应对,而不是被动应付,这是历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