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在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投资者保护局的指导下,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商所)、中国期货业协会共同主办的“young”帆期海—大商所首届大学生衍生品实践大赛决赛暨DCE“百校万才”工程品牌发布仪式成功举办。
本次决赛,共有10支来自全国各地由高校、期货公司和产业企业联合组成的“1+1+1”团队参加。经激烈角逐,“南开大学-光大期货-陕西石羊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团队获特等奖,“浙江大学-永安期货-浙江永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海通期货-浙江明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东证期货-物产中大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长江期货-湖北乾源农牧有限公司”“天津财经大学-一德期货-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获二等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粮期货-中粮祈德丰(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国泰君安期货-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大学-华龙期货-兰州正大有限公司”“东北财经大学-紫金天风期货-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获三等奖。
为响应国家“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政策倡导,构建多层次期货衍生品人才培养体系,大商所于去年3月启动首届大学生衍生品实践大赛,活动以“1+1+1”模式开展,由一家期货公司,协调一支高校队伍,对接一家产业企业或风险管理子公司,由各方专家联合指导参赛学生对实体企业利用衍生品工具开展风险管理的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经验总结等进行全流程深度参与,并根据实践所得为企业制定个性化风险管理方案。大赛得到了全国高校的积极关注,共有46支队伍参加,经过预选、初赛的激烈角逐,10支队伍脱颖而出,并于去年6-8月分赴各产业企业开展调研,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本次比赛冠军队伍队长——南开大学刘忠濠认为,这次比赛既要求选手具备期货的基本技能和素养,又需要有效应对风险、处理多变市场环境的实践经验。“在此期间,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系统的讨论、大胆尝试了多套策略,最终形成了一套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解决方案,得到了实体企业的认可。这次比赛是我们团队参与金融实践的一次绝佳演练,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忠濠兴奋地说。
来自同济大学的杜铖是在去恒逸石化调研后,才知道衣服、矿泉水瓶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其实都是聚酯下游产品。经过这些日子的调研和交流,她现在已经对石化产业链条如数家珍,对乙二醇基本面框架逻辑的分析也基本掌握,学经济的她已经成了同学眼中的化工专家。“通过参加这次大赛,走到企业里、看到真实的需求,这个走出课本、进入实践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她说。
如何发挥更好地发挥期货和衍生品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作用,破解中小企业风险管理难题,参与此次比赛的学子们也在实践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东北财经大学选手马晓君表示,以前同学们对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规模经济层面上,但在实践中发现,期货和衍生品同样可以用在小规模农户身上,让他们能够享受与大企业同样的保障,更好地稳定生产种植,从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近年来,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成为制约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和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商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严绍明表示,此次大赛的举办,是大商所凝聚各方力量的创新之举和积极响应国家“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主动构建多层次期货和衍生品人才培养体系的有力举措,也是大商所携手地方期货业协会、期货公司会员、产业企业和高等院校,共同探索行业人才培养路径的全新尝试。“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在高校期货人才培育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产学研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为行业和实体产业输送风险管理人才。”(中国青年报 贾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