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陆续发布了2022年业绩报告。向重点领域提供融资支持、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这些举措在多家上市银行的“成绩单”中较为亮眼,也展现出当前不少银行经营效益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图为一名银行工作人员在点钞。新华社发
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融资支持
梳理已发布的业绩报告来看,2022年不少股份制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着力服务实体经济,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提供金融支持。
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信银行贷款及垫款总额比上年末增长6.11%,光大银行贷款总额较年初增长8%,招商银行贷款和垫款总额较上年末增长8.64%,浙商银行全年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比上年末增长13.2%。
这背后是中信银行加大对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等国家政策支持重点领域发力;中国光大银行开展“稳经济、进万企”系列活动;浙商银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
加大贷款投放的同时,股份制银行贷款结构持续优化。
2022年,中信银行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普惠金融、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相关领域贷款较年初分别增长35%、22%、37%;光大银行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分别增长40.7%和28.8%;浙商银行全年在浙江省内累计投放“共同富裕贷”53.33亿元,服务小微企业3076户。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股份行绿色贷款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招商银行等银行相关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超过30%,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的绿色信贷增速更是达到或超过60%。
在谈及今年信贷投向时,多位银行高管表示,将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今年信贷需求向好,中信银行一季度信贷投放已超过了去年上半年的投放量。”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表示,该行今年计划投放信贷规模为3500亿元至4000亿元,信贷将持续投向基建、科创、绿色等领域。
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则表示,光大银行今年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重点领域信贷增速高于整体贷款的增速,持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数字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股份制银行纷纷在金融科技上加大投入,深化数字化转型,这也体现在多家银行的业绩报告中。
年报显示,2022年,招商银行信息科技投入141.68亿元,同比增长6.6%,是营业收入的4.51%;民生银行信息科技投入47.07亿元,同比增长22.48%,占营业收入的3.57%;光大银行科技投入61.3亿元,较上年增长5.9%,占营业收入的4%。
记者从多家股份制银行的业绩发布会上了解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少银行培育新增长动能的发力点。
2022年,浙商银行以数字化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对银行产品创新、流程再造、服务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光大银行则将数字化转型作为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执行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不断强化科技资源投入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努力实现更精准的客户与行业洞察、更智能的产品与需求匹配、更极致的服务与体验触达是我们在数字化转型路上的永恒追求。”方合英介绍,中信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成立了大数据中心,上线“天元司库”“鲲鹏系统”等平台。
多措并举抵御市场风险
“控风险”是今年多家股份制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反复强调的重点,也是银行实现稳健发展的关键。
年报显示,2022年多家银行实现不良贷款率下降。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同比下降3.33%,不良贷款率为1.27%,比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民生银行实现不良贷款总额、不良贷款率、逾期贷款总额、逾期贷款率比上年末“四降”。浙商银行则实现不良贷款率5年来首次下降。
如何让银行经营能经得起风险,实现稳健经营?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介绍,2022年,浙商银行提出“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确定了包括新能源、食品、医药、农林牧副渔等22个弱周期行业,并加大支持力度。去年,浙商银行实现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168.83亿元,占该行营收比例的28.53%。
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表示,今年该行将重点提升行业研究能力、预警能力、特殊资产经营能力、风险管理领域数字化转型能力,建立与客户、客群、风险相匹配的数字化风控能力,努力实现跨周期稳健经营。
方合英表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到现在,中信银行进入“健体期”,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部分风险开始见顶回调,资产质量趋于稳定,将以高质量风控促进高质量发展。(记者刘羽佳、吴雨)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