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疫情主战场,泰国,算是“康复路上”的一号猛将,可凡事终有代价,擅长抗疫封锁的暹罗,同样也擅长“不轻易开放”。
因此,泰媒每一次的“喜讯播报”多半等同于旅业市场“绝食挨饿”后的“减肥成功”。
其实泰国并不是得了厌食症,只是宣布旅业全面开放后,世界各国欢聚一堂,“肥肉佳肴”是有了,可泰国真是害怕“菜里有毒”啊...
指不定哪天,习惯未办证件的“恒河水”倾盆而下,全方位偷渡,刹都刹不住;再说了,泰国和其他国家一样,也怕了那位“精通厨艺”和“爱发推特”的傲娇厨子,那种“西餐汉堡”,还是算了吧。
所以不确定哪盘菜有毒,泰国干脆掀桌子啥也不吃了。
游客们,无所谓啦,去哪玩不是玩,泰国开不开都随意。
但除了游客之外,在泰国工作的他们可等不了了——
暹罗,他们的“第二故乡”,也是他们事业积累的经济来源,如今签证办理繁琐,入境限制刁钻,他们只能望着复工复产、风生水起的祖国,熟悉且陌生。
后疫情时代,太多海漂者需要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下去。
来或不来:中国人赴泰打拼,疫情后,也许另有打算....
疫情期间,泰国有多少外国人?
据泰国劳工部就业厅数据:截至2020年6月,泰国共有2,459,785名获得工作许可的外籍居民,其中包括155,193名经验丰富务工者(投资商、专家、熟练工匠、BOI企业员工)和25,110名留学生。
上方数据说的是“外籍人士”,意味着留在泰国的中国人,数量更加稀少,该离开的,早就离开了。
6月份,算是外籍人士在泰滞留的低谷期了,因为从3-4月(甚至更早),凡是能回去的,都陆续找机会买机票返乡了。
在疫情最紧张时候回去,为了安全防护也好,为了减少行业封锁后的干耗也罢,总之,情理之中——
等泰国全国“摘下口罩”,我们再来不就行了。
可事与愿违,当时回去容易,再来也就难了。
回去的时候,是检测与隔离的漫长过程,如今要想回来,必须要经过“签证+检疫材料+高额机票+摇号排队”等环节。
中国部分城区的泰国领事单位,还规定了“包机入泰项目”,凑数齐全再起飞,一人等一人,急也急不来。
那本签证之外的“工作证”,是普通人士入境的必要材料,有证的,代表有希望入境,但依然要向各领事馆“申请”,他们也将“酌情考虑”入境必要性。
除此之外,入境泰国还有“商务人士”、“医疗旅游人士”等通道,看似操作简单,但实则难上加难:名额不过数百,且针对稍“高级人士”,少了一定投资规模和资金实力,入境门票也就“买不起”了。
有人说,我退一万步可好?
我心甘情愿响应泰国的“普吉政策”,接受“3次检测+14天以上隔离”,长期呆在泰国,这样总可以了吧。
这样看来,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不过持旅游签工作,被捕的风险不小,这个做法的,不能针对亲力亲为的上班族,只能针对赴泰照看生意、指点江山的大老板。
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普吉政策”昨日宣布泡汤,只开放200多个名额,暂时用于试点。
入境泰国,从长计议。
最后,一拖再拖,原本在泰国工作的中国同胞入境无望,只能呆在家里干等。
一个月过去后,泰国之前的租房托人退了,车卖了;
两个月过去后,开始在中国的解封中吃喝玩乐,放松旅游了;
三个月过去后,开始淡忘泰国的“慢节奏”,重新融入到中国的大家庭,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拿起现有的存款,要么重新投资创业,要么另谋职位。
四个月过去后,当年的扎根暹罗的“泰漂”,从0开始,重新在中国生出根须。
哪怕今后泰国开放,或许再也不打算回去,也回不去了。
这想必就是疫情下,中泰“缝中人”的第一个选择吧。
赚钱渠道:重回泰国工作的同胞,会从事哪些工作?
预测一下,倘若经过了疫情的冲击,依然还选择重回泰国的同胞,会从事哪些工作?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疫情之前的影子开始拼接。
泰国,还是必须要发展旅游业,线上有旅游公司与景点对接,在各平台推出下单立即发送的“电子门票”、“线上包车”、“旅游定制”;线下,也有导游领队,举着旗帜和喇叭,每个景点都跟着。
那一幕,相信必将回归。
旅游的大版块,并不是中国人赴泰赚钱打拼的全部。
来到这里的中国人,论外派,可以是拿着多份薪水的海外编制,大顾问,孔院中文老师,技术专员,驻泰机构负责人。
论民间自由发展,可以是300泰铢\小时的中文老师,也可以是一单数十万泰铢起步的“试管婴儿”翻译,也可以是一个月20000泰铢底薪+提成的房地产置业。
又或者,成为了各大商会的会长秘书、中泰企业的总经理助理、文职翻译同传。自行创业的,餐饮业、物流、新媒体、教育培训、材料供应、国际贸易,工厂加工,展会筹办,商务策划........
总之,应有尽有,五花八门。
疫情前后,来泰与否,还是要看个人的选择。
至于福利,那便是两个体制的道路了,
在这里,有人能富得不需要考虑“五险一金”和“养老金”,也有人能穷得作奸犯科,四处躲债。
路,终归还是自己选的。
法外之地:那些让人唾弃的“汉奸与内斗”,“不法与投机”,还会存在吗?
疫情之前,曼谷大皇宫的旅业是何等的茂盛繁荣,除了被认可的有证导游之外,还有不少从微信群、微博及旅游APP平台接单的“中国散装地陪”。
“散装地陪”的价格是一天2000泰铢,从包车和游客特殊、购物回扣等项目的“水钱”中,可以获得KPI底薪+提成。
他们的盼望,是碰到一个阔绰的客人,能不计较小钱,同时在离开泰国时,将花不完的泰铢全送给他。
地陪们的小心,是担心便衣旅游警察的“绞杀围堵”,在即将到达大皇宫的门口,将客人放下,并且叮嘱:“有警察抓人,你们自己进大皇宫吧,我在500米以外的空地等你们,等下见我,记得别叫我导游!”
是啊,旅游业依然是大方向,只是疫情之后来到泰国打拼,真的还要如此夹着尾巴、提心吊胆吗?
他们,是泰国人眼中抢饭碗的“外籍入侵者”,是新闻中的“黑导”。
他们存在的动力,是铁了心地认为“泰国旅业实在不争气”,也非常鄙视连普通话都说不准的本地泰国导游。
其中的争议和辛酸,在旅业恢复后,还会存在吗?
自成一派的,还包括佛牌法事行业的“摆渡人”,做得最偏门的——每天活跃于寺庙及佛具中心,寻找着各位龙婆古巴的“尸体”圣物,接着在微信群耐心聆听“哪家的男人出轨需要做和合法事”,或者哪家的小三要“搞死原配”需要帮忙“下个降头”。
这个饱受争议的行业,受害者多半遭遇大额法师资金欺诈却收不到半点效果,微信拉黑多发生在此处,暴利营销也发生在此处。
真不希望,疫情结束后的泰国依然如此——我的佛教信仰是荣华富贵,所以我出钱做得法事和善事,都是明码标价的期望与回报....
发展到最后,也许信仰并不再是恭请佛牌或者参加法事,到最后,只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利用信仰赚钱”的行业当中,因为这富贵就是他们的真是梦想,远比诚心拜佛要来的快。
接下来说说“内斗”。
中国人在泰创业工作,难免与同胞搭档,只可惜,老乡见面背后一刀的诡异现象还是存在。
此等“汉奸”行为,常常以栽赃陷害同胞为主——警察塞钱,揭发举报,恶意使坏。
这根本无关国籍和血缘,人性如此,把同胞换成泰国人,只要对你足够了解,只要心存歹心,照样会害你。
唯一的建议,是希望心胸狭窄着的路子不要走小了,泰国的电影,不缺乏因果循环的题材,同是同胞,同为华夏一木,分散易折,抱团才能取暖!
在你恶念发作之前,请允许我们再叫你一声:同胞。
对于在泰国发达成功的同胞,也请你们注意低调和安全,毕竟这世上,不是人人都希望你好好活着的。
当你日赚一个亿,千万不要在社交的公开称王称霸、百般炫耀、嘲讽他人,也不要过分的信赖一个“海外人”。
请相信,如果这个时候你还能在朋友圈假装发出一句:“原本想着赚了钱之后能够安心,但依然遭遇横祸和苦难”,接着附上网络车祸照片配图。
之后,就算车祸是假的,但之前因嫉妒而排挤疏远你的人,一定会抢在第一时间回来给你点赞。
因为人性在聆听他人的惨剧时,是比吸毒还要快乐的“上瘾”。
疫情结束后,我们真心希望,泰国的新闻里,别再出现那些关于“我们”的负面新闻了。
还有诸如“盗刷信用卡”、“非法操纵股票”、“电信诈骗”这些狗屁事件,有多远滚多远!
别再因为一颗“屎”而让远在海外的同胞形象饱受无辜牵连了。
决战当下:为了回不去的“过去”,为了自己和祖国更美好的“将来”...
在这个年代,不会还有人把“混不下去的贫穷”和“背井离乡”联系在一起了吧?
这只是一种发展选择,来泰国也是,仅此而已。
经济繁荣与萧条,疫情前后,北上广发展和东南亚海漂,本质上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地球上的人,都可以按照没有标准的“标准”分成“混得好的”与“混不好的”。
就个体而言,如同高考,国家录取分数线划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分数落在哪里。
是落在一本还是三本,又或是忘带准考证加迟到,连分都没有...
可结果,就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和你是哪个高中无关,和你老师是谁无关,和你选择哪一条路无关。
选择泰国,选择中国,也都需要面对这类结果。
我们的确知道,每当不如意的结果来临,我们都想回到过去,
可发现过去回不去,我们又会寄托于未来。
那既然如此,不如好好“决战当下”。
在中国奋斗的同胞,你们是直接支持建设的勇士,而我们海外人士,也同样能在“走出去”战略中,为了祖国“撸起袖子”。
当年在祖国,我们曾作出“背井理想”的抉择,带着初心远赴暹罗。
如今在海外,我们也能盯着试图伤害祖国的外敌,从实地出发演绎“虽远必诛”的热血。
来到泰国的中国人,除了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个体,同样也是“有国才有家”的异乡凝聚。
脚踏暹罗“第二故乡”,心系中国“血浓于水”。
后疫情时代,不管在哪,
中国人,还是中国人。
(文/布周十面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