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记者从广州市民政局了解到,为公正客观评价慈善信托绩效,筹备组建慈善信托评估委员会,经多方推荐和研究,最终确定来自慈善、金融、法律、税务等领域的11位专家学者、行业实践者成为慈善信托评估委员会首届委员,成立慈善信托评估委员会。近日,广州市民政局慈善信托评估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暨委员聘任仪式。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慈善信托自2016年在我国诞生以来,一直被视为是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中的后起之秀,被寄予厚望。慈善信托以“慈善+金融”的形式,不断增强慈善的自我“造血功能”,为慈善事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让慈善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有了金融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慈善资源的使用效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以来,市民政局高度重视慈善信托在促进广州公益慈善事业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慈善信托,加强慈善+金融的创新与改革,促进慈善信托健康有序发展。
顶层设计:制定政策,大力支持慈善信托健康发展
2016年《慈善法》实施后,广州市政府第一时间出台《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专门提出大力发展慈善信托,推动慈善信托成为广州慈善事业的新动力,鼓励和吸引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参与慈善。市民政局联合市文明办印发《广州市创建“慈善之城”提升工作方案(2017—2020年)》及《广州市创建“慈善之城”提升工作方案2020—2022年》均提出大力发展慈善信托,丰富慈善信托类型,鼓励社会各界运用慈善信托方式参与慈善活动。2020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出发展慈善信托。市民政局及时印发《广州市慈善信托备案管理指引》,细化备案流程,强化规范指引,有序指导开展慈善信托业务。截至目前,广州已备案慈善信托17单,财产规模达3930.36万元,广州在备案个数和财产规模上均位居广东第一,出现了在全国都凤毛麟角的由慈善组织作为单一受托人的慈善信托。五年多来,慈善信托作为一种全新的慈善方式,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影响力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慈善信托持续朝着更专业、更透明、更高效的方向前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彰显重要社会价值。
资料图:广州首个四方联动慈善信托成立
制度创新:立足实际,率先制定慈善信托评估指引
为规范慈善信托评估工作,提升慈善信托的效益,促进慈善目的实现,促进慈善信托健康有序发展,市民政局立足发展实际,坚持制度创新,率先启动广州市慈善信托评估指引及指标体系的制定工作。该评估指引及指标体系历经深入调研、反复征求意见、及时开展试评估论证,于2020年底印发实施《广州市慈善信托评估指引(试行)》,填补了此项制度的国内空白。
该评估指引明确了评估原则、对象和内容、组织和职责、评估程序、其他事项等。评估采取实地评估和书面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慈善信托评估内容包括慈善信托的规范管理(包含内部管理和合规性两个方面,共32分)、慈善目的的实现(包含慈善信托执行、慈善效果和运作模式三个方面,共24分)、慈善信托的运用效益(包含资产运用、资产投资和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共24分)和综合评价(包含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个方面,共20分),四个指标共100分。在四个一级指标下进一步设计了二、三、四级评估指标,共设计六十八项具体指标,并明确每项具体指标的评分标准、证明资料及分值,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合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规范性。
专业支撑:联动交流,促进慈善信托健康持续发展
《广州市慈善信托评估指引(试行)》印发实施以来,市民政局积极推动开展慈善信托评估工作,委托广州市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作为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负责慈善信托的评估工作,目前已完成对粤财信托·德睿慈善信托计划等7个慈善信托的初评,并形成初评报告。广州慈善信托发展呈现出受托资产跨度大、信托期限灵活、委托对象多样、执行进度良好、监督检查有力等特点。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发挥慈善信托评估委员会的专业能力与优势,进一步规范广州慈善信托工作。
记者了解到,慈善信托扩大了社会公众从事慈善事业的渠道,满足了不少爱心人士定制化的慈善捐赠要求,同时可以通过更为专业的方式参与慈善甚至公益金融,在规模度、灵活性与专业性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制度优势。2021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扎实促进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慈善事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未来,慈善信托在实现共同富裕中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工具。2021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以立法的形式进一步促进慈善信托的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慈善信托的发展将是广州持续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市民政局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专业团队的联动交流,进一步推动慈善信托健康持续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