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2020年全年,集合信托产品共发生310多起违约事件,涉及违约项目金额超过1600亿元。
业内预计,2021年信托行业日子依然不好过,信托产品2021年到期规模将有3.8万亿元。1月11日,中国信登数据显示,2020全年新增办理完成初始登记的信托募集金额为6.82万亿元,新增产品笔数为2.79万笔,办理完成终止登记的募集金额为6.73万亿元,清算产品笔数为1.74万笔。同时,未来3年信托产品到期规模分别为3.8万亿元、3.37万亿元和2.01万亿元。
2020年违约项目金额超1600亿
一位中型信托公司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过去信托什么业务都可以做,因为制度优势,牌照比较有价值,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当前,在强监管下,信托的牌照优势减弱,信托行业开始分化。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虽然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在经济下行中,信托行业累积的风险隐患加速暴露。
例如,华信信托官网显示,2020年9月24日至11月3日期间,有27款信托计划延期兑付本金及收益。延期原因为,由于融资企业未按期偿还融资本息,导致信托产品按信托合同约定进入延期期间。“在各方的支持下,正在加快推进底层信托资产处置变现;积极推进增资扩股,引入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推动自有资产的处置变现。上述资金均用于信托计划的兑付。”华信信托表示。
截至2020年上半年,安信信托需计提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约27.34亿元,其中主要包括,贷款类资产减值准备约3.5亿元,债权投资类资产减值准备约20.8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约0.41亿元,应收及其他应收款资产减值准备约-0.22亿元及预期信用减值损失约3.67亿元。安信信托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总资产203.3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15亿元。
清收兑付工作是安信信托在2020年的重中之重。数据显示,2020年1~9月,安信信托信托业务兑付本益275.82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兑付本益88.85亿元,包含主动管理类兑付投资者本益71.56亿元,通道类业务兑付本益17.29亿元。
“在梳理存续项目资产基础上,注重实效,采取多种手段如资产转让、资产重组、交易对手再融资、司法保全、诉讼等方式对到期项目进行清收,对底层资产进行变现。特别是在诉讼保全方面,公司着力加强了相关人力资源配置,强化对已逾期信托计划融资人的诉讼保全工作,多起相关诉讼已经收到法院一审胜诉判决。另外,通过诉前、诉中保全,追加抵押物等方式,提高涉诉标的资产的安全边际。”安信信托相关人士对记者回应。
据第三方平台不完全统计,2020年12月共发生信托产品违约事件13起,涉及金额82.42亿元。从投向领域来看,房地产、工商企业和基础产业等领域均是违约事件高发的领域。第一财经记者统计,2020年全年违约金额超过1600亿元。
由“被动控制风险”向“主动经营风险”转型
“在过去规模导向的‘一俊遮百丑’的市场评价体系下,粗放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信托公司业务发展质量的问题,从过去5年的行业收入结构排名变动也可以看出,行业结构非常不稳定。我们预测,部分业务基础较好、业务结构合理、风险管理水平优异的机构将在行业调整周期中脱颖而出;部分‘虚胖’的机构将在未来几年内承受信托规模和收入调整或下滑的压力;退潮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现‘裸泳’的机构。”毕马威金融行业战略咨询合伙人支宝才表示。
支宝才还称,传统信托公司风险管理体系以项目审批为核心,第一要义是“严控风险”和“损失最小化”。但随着股权、标品投资类业务占比上升,风险管理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信托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亟待全面升级,由“被动控制风险”向“主动经营风险”转型。
“自2017年以来,信托业按照监管引导的方向,持续去通道、去嵌套,大力发展转型业务,探索服务信托业务,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但我们仍面临一些发展的矛盾,或者说是转型期的阵痛,主要是刚兑预期尚未完全打破、投资者偏好与权益类产品不匹配、投资者教育不充分等。如何从根本上转变投资者的观念,培育良性健康的投资文化,进而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信托行业面临的关键难题。”中融信托董事长刘洋在近期举行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0年会”上表示。
刘洋称,培养良性健康的投资文化,不应当是由投诉、“爆雷”等负面事件推动,由外而内的一种倒逼行为,而是由金融机构主导,从理念到产品再到投资者,一场由内而外的自我变革。首先,转变经营理念,解决定位不清的问题,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抑制投机冲动,真正做到回归信托本源;其次,培养受托人文化,解决文化偏离的问题。当前,在利益安排上,对于融资人与信托公司的利益博弈关注过多,对于环境和社会利益、投资者利益关注不足。另外,在专业能力上,人才储备和资源整合能力滞后,支持业务转型的力量较为薄弱。再次,目前信托公司能提供的服务还过于单一,产品线也不够丰富,信托公司要逐步具备为投资者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综合服务的能力。
“在监管导向之下,规模不能无休止扩张,需将重点放在‘提质’上,信托公司此时可将投资目光更多地放在疫情之后的经济提升领域,例如消费金融类项目,落实并且促进国家‘双循环’发展战略;抑或发掘优质的政信合作,积极参与基础建设项目。”普益标准研究员张迪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张迪称,由于信托行业的爆雷现象和打破刚兑的趋势,投资者对信托产品多少持观望态度。其实,打破刚兑并不意味着投资亏损,对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提前了解项目资金运用领域和风险预判情况,在投资过程中随时跟进信托公司披露的产品信息,不可轻信“小投入大回报”的虚假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