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专门协商机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作出的新的综合性定位,鲜明标识了人民政协的民主性质、协商特征和专门属性,综合承载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职能定位、制度定位和工作定位。新时代人民政协怎样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更好彰显政协制度体系的整体效能,是迫切需要我们作出回答的一道时代课题,也引起了参加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热议。政协头条推出“新时代人民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上海方案’系列谈”,敬请关注。
把2020年作为市政协“制度建设年”,深刻总结政协协商的规律特点,积极探索协商民主之道,全面梳理现有规章制度,做好“立、改、废”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以政协章程为基础,以协商制度为主干,覆盖政协党的建设、履职工作、组织管理、内部运行等各方面的制度,着力形成权责清晰、程序规范、关系顺畅、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人民政协制度适应时代要求、体现特色优势、更加成熟定型,更好彰显政协制度体系的整体效能。
——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董云虎作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委员访谈】
丁大恒 市政协委员,宝山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王美新 市政协委员,金山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王慧敏 市政协常委,民革市委副主委
左 燕 市政协委员,黄浦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安翊青 市政协委员,上海里格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
李华桂 市政协委员,青浦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陈海波 市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胡江波 市政协委员,上海市科技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侯海良 市政协委员,上海至正道化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蒋碧艳 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副秘书长、组织部部长
(按姓氏笔画排序)
Q 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要在完善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培育协商文化、提高协商水平上下功夫。对此你有何意见建议?
■ 胡江波: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人民政协的新使命。2020年是政协“制度建设年”,要以此为契机,深入总结理顺人民政协工作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把好的经验做法及时转化成工作制度机制固化下来。坚持“立、改、废”的同时,作为政协委员要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确保制度落实落地、管用见效,切实推动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加强人民政协制度建设,还要注重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建议围绕本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专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参政议政活动,协商议政。同时,建立健全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对口联系和双向情况通报机制,围绕共同关心的议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商活动,让来自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将真知灼见有效传递到相关部门,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 侯海良:协商形式是协商活动的重要制度载体,只有健全完善的形式,才能真正发挥协商的作用。公开是一个重要环节。要通过各种协商形式及其活动的公开,让社会公众了解政协在想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通过社会力量推动政协的协商民主。丰富协商形式,可注重改变单一会议模式,多些“现场协商”,增进沟通的灵活度,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拓展政协委员表达的渠道。此外,委员们对协商成果“反馈”有更大的期待,建议今后就协商过程中提出的共同关心的问题以特定的形式、特定的途径进行反馈,通过健全反馈环节加强沟通、凝聚共识。从政协层面而言,不妨探索形成协商形式评估办法,动态化评估各类协商形式的实际效果,从而持续提升协商的实效性。
■ 陈海波:培育协商文化是完善专门机构制度建设的关键目标之一。培育协商文化,就是要营造良好协商氛围,通过在委员中普及协商民主知识,宣传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提高政协委员对协商民主的认知度,鼓励委员建良言、谋实策、说真话,努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培育协商文化,就是要规范协商参与方式,要坚持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制度,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培育协商文化,就是要夯实广泛协商基础,通过开展协商民主来凝聚共识、促进决策,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增进最大共识度,形成最大凝聚力。引导委员有事多协商、遇事会协商、做事愿协商,在协商中找到办法、增进团结、凝聚共识。
Q 建立健全政协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机制,是一项全新的使命。你认为,应怎样通过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好人民政协作为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
■ 王慧敏:十三届市政协高度重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以界别为抓手,为党派更好履职尽责提供了切实的制度保障。
立足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提两点建议:一是强化党派特色,与政协专委会打造协同机制,以“协”成事。当前,按照“四新”“三好”的要求,各党派以特色品牌为抓手推动建设新时代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议根据各党派特色,建立政协相关专委会与党派界别的常态化联动机制,比如民革的特色是三农、社会与法制、祖统等领域,可以加强与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和港澳台侨委员会的全方位紧密合作。
二是强化党派政党协商与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功能发挥的共振机制,以“商”求同。彰显人民政协的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在政协年度协商计划中,对党派界别在政协大会、常委会、专题协商会等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作出机制性安排,日常以课题共研、资源共享、对策共商、平台共建等为抓手,提供制度性保障,做到有事多商量,找到最大公约数,更广泛地凝聚共识。
■ 蒋碧艳: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显示了中央对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对新时代政协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一方面,政协在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上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要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要求,在政协的平台上,继续积极履职,发挥作用。要继续发挥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就要在制度建设上用心用力。要通过制度安排切实加强政治自觉,突出思想政治引领,促进各党派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合作初心,提高主题教育的实效。政协还要健全和完善与各党派市委的沟通、联系机制,深化合作;搭建宣传平台,积极宣传党派的履职活动、履职成效,为扩大党派的影响力提供支持。
Q 完善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制度机制,应在哪些方面发力?
■ 左燕: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要进一步丰富委员参与基层协商的平台,确保委员“走下去”,与基层群众“零距离”交流沟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进一步拓展基层群众参与政协协商的渠道,把基层群众“请上来”,围绕涉及基层群众自身利益的议题的协商议政会,邀请基层群众代表列席会议。要推动“双向发力”,在协商过程中既要积极建言资政,又要通过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广泛凝聚共识。政协要更好发挥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就要通过制度机制,引导各类主体依法表达意见,积极参与协商,进而促进基层协商民主发展,推进社区共治和群众自治。
■ 丁大恒:基层政协处在地方协商民主建设第一线,协商民主的根在基层,本质在协商为民,目的是服务于民,基层政协在协商民主建设中大有可为。要秉持为民情怀,坚持群众路线,更好推动委员深入村(居),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要广泛动员委员、各参加单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发挥党委、政府与群众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反映人民群众的想法、意愿和期盼,为地区高质量发展聚人心、添合力,传递政协“正能量”。
■ 安翊青: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商是政协的“看家本领”:丰富的协商经验、畅通的协商渠道、优良的协商传统,以及一定的组织和人才优势,可以为基层协商提供高质量协商资源。推动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要进一步明确“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建立健全推进政协协商参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内容、主体、方式、程序、议事规则等具体操作流程;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和政协指导,区政协党组要加大组织力度,积极协助街镇党工委(党委)搭建基层协商平台,鼓励和支持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协商议事。
Q 完善政协系统联系指导工作的制度,十三届政协进行了不少创新实践。你认为,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市区政协工作贯通起来、协同起来、联动起来?
■ 王美新:市政协2020年工作计划从五个方面用15个字作了精辟提炼,站位高、立意深、措施实,特别是围绕强化制度建设提出了“坚持‘立、改、废’并举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政协对区政协的工作指导,建立和健全市区两级政协协同联动机制,发挥和彰显政协制度体系的整体效能指明了方向,对推动基层政协履职实践意义重大。
立足新时代新使命,金山区政协将认真学习好运用好市政协地区政协主席例会、市区两级联动调研等现有制度,以及强化委员责任担当等最新制度性成果,重点聚焦区政协自身建设和政协工作实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开展有效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更多更具体地建立起“全系统”工作制度设计。
■ 李华桂:改进政协系统联系指导工作方式,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明确要求。十三届市政协以来,明显加强了对区政协工作的联络指导,定期召开区政协主席例会、秘书长工作座谈会,去年还率先制定实施了相关文件,特别是市政协首次和青浦政协协同开展重点课题调研、远程协商等活动,青浦政协承办首次“外籍人士走近政协界别委员”活动,指导青浦政协完成机构改革。这些工作机制和举措,有力地指导了区政协开展各项工作,推动了区政协有效提高履职成效和水平,同时锻炼了区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两支队伍”,扩大了工作影响力。
新的一年,建议市政协进一步加大对区政协工作指导的力度,健全市区政协联动履职的机制,促进上下贯通协同,下活“一盘棋”、奏响“大合唱”,切实形成履职综合效能,更好发挥出人民政协制度的整体优势。
【委员声音】
养老服务首先要保基本保困难
丁 勇(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
在新时代,养老服务首先要确保经济困难和失能失智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建议通过已基本全覆盖的长护险服务和电子病历数据,进行科学化的摸底排查,精准确定最需要服务目标人群,做到资金到人、项目到人,切实保障这类人群的基本养老服务。对于其他广大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供给方式、支付体系等,同样需要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刘子烨 文)
“上海客厅”有待整合和提升
钟永喜(社会科学界)
上海作为全球的卓越城市,需要建立与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海外办事处网络。上海城市推广中心所打造的“上海客厅”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但需要进一步整合和提升。比如,可以在“上海客厅”外面增加一个“上海前台”,作为上海政府各项工作与服务的查询点;增加一间“上海书房”,作为上海投促中心工作点;还可以设置“上海厨房”,让国外的上海人、上海企业多聚聚。(潘良蕾 文)
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政策落地
李贤华(少数民族)
要尽快把疾病管理与互联网门诊、电子健康档案、医保无卡支付、送药上门等相结合,以多种手段提高群众就医便捷性,以及就诊体验度和疾病管理的连续性。同时,要加快基于电子社保卡的脱卡支付工作,引导医疗机构应用电子社保卡开展挂号、收费脱卡结算,使门诊全流程线上服务尽早覆盖所有人群。并采用动态支付密码、人脸识别等手段,保障医保支付安全。(刘 毅 文)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范先群(医药卫生界)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建议应搭建多层次多功能中介服务平台,率先建设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和大数据平台,规范技术评估机制,制定完善、科学的技术评估办法,整合科技成果转化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有效利用,促进成果转化供需有效对接,促进企业找到适合研发团队,研发项目找到有效资本。 (戚尔达 文/摄)
让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
李惠萍(民革)
医患关系不能被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市场交易关系,公益性的医疗行业不应该推向市场化,不能让医院靠自己的创收养活自己。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应该以保基本为主,建议医疗卫生事业由政府全额投入,让医院真正回归公益。医务人员的工作不能与经济利益挂钩,要让他们心无旁骛地集中精力做好专业工作,为患者做好健康卫士。(马 赛 文)
形成完整统一的电竞行业规范
麻伊琳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
当前电竞行业仍然缺少官方的正规化引导,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电竞行业规范。建议在上海成立“国际电竞联盟”,邀请各国电竞联盟参会;上海率先制定世界电子竞技行业规范,引领电竞产业进一步走向正规化;通过在上海举办具有国际规模、国际标准、国际影响力的上海国际电竞节,确定上海作为国际电竞之都的地位。(林 海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