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20亿,高管年薪953万,将原本寂寂无闻的合众人寿拉到了聚光灯前。
而在合众人寿身后,还有包括亿联银行、中发集团等在内的一众商业机构,业务领域涵盖了保险、银行、地产等热门行业。展现在合众人寿董事长戴浩面前的,是一盘更为庞大的资本棋局。
自称“30岁之后做实业家,40岁之后做金融家,50岁以后做慈善家”的戴浩,今年已经59岁,但其精心布局的金融机构却是烦心事不断:合众人寿巨额亏损、亿联银行发展缓慢,以及中发集团下属公司此起彼伏的股权冻结,或许都让他不能专心做慈善。
在诸多资本大佬纷纷走进历史之时,横跨银行、保险、地产等热门行业的戴浩,如何才能行稳致远?
年薪953.85万出圈
近期,合众人寿披露了2022年四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
数据显示,2022年合众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均遇滑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89亿元,同比下滑32.7%;净亏损高达20.2亿元,同比下滑285.5%。
除此之外,2022年第4季度末,该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79.63%和159.26%,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C,已经连续八个季度偿付能力不达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公司业务层面增长乏力,但合众人寿依然凭借“高管千万年薪”而出圈。
数据显示,合众人寿高管2022年的最高年度薪酬高达953.85万元,该名高管也是公司唯一一名年薪范围在500万元——1000万元的董事。除此之外,年薪在100万元—500万元之间的有2名董事和6名高管,年薪在50万元—100万元的有2名监事和3名高管,其他10名董事和2名监事的年薪则在50万元以下。
(2022年合众人寿高管年薪,来源:偿付能力报告)
合众人寿953.85万的高薪引起了不小争议。在业内人士看来,该公司高管薪酬与其经营情况不太匹配。
即便是与上市险企相比,合众人寿的薪酬水平也显得有些另类。以中国人寿为例,2022年偿付能力报告中显示,其高管最高年薪仅有130.76万元。年薪在100万元—500万元之间的有1名董事和5名高管,年薪在50万元—100万元的有2名董事、1名监事和3名高管,还有3名董事、1名监事和1名高管的年薪则在50万元以下。
事实上,作为2005年成立的险企,合众人寿可谓是抢占了行业发展的先机,但现在出现的巨额亏损,不由让投资者对其盈利能力产生质疑。
业界对合众人寿的印象,除了业绩巨亏之外,还有频繁变动的高管。
2005年-2022年,合众人寿共经历了丁当、陈炳根、柳志坚、刘立新四任总经理。值得关注的是,以上总经理的任职时间均不超过三年,总经理一职经常会处于代任或空缺的状态。
直到2022年8月,夏树海接棒刘立新,成为合众人寿第五任总经理。同样是8月,银保监会核准了宗晨担任公司董秘的任职资格。公开信息显示,宗晨曾任中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董事会办公室副总经理、地产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等职务。
而中发集团是合众人寿的控股股东,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发集团持有公司股权比例为46.06%。
保险大佬掌舵
梳理合众人寿的发展历程,董事长戴浩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合众人寿的官网上,记载着他的创业初衷——亲历了一场重大意外后,戴浩在持续就医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些无钱治疗的病人,便决定去经营一家保险公司。
“我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履行我的责任:造福于社会,服务于企业。如果我能拿在商场打拼挣的钱,建立一家人寿保险公司,让他们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后,就不会放弃治疗。”事实上,彼时的戴浩已经组建了中发集团、北京永泰房地产开发公司,主营房地产业务。萌生做保险公司的想法后,2005年,戴浩联合数位股东共同组建了合众人寿,在湖北武汉开业。
在保险行业站稳脚跟后,曾经创办过城市信用社的戴浩,开始进军银行业。
2017年,中发集团联合美团等股东共同发起成立亿联银行,成为全国第四家获准开展全国范围存贷款业务的互联网银行之一,也是东北地区首家民营银行。
具体而言,戴浩通过中发金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发系子公司)共持有该银行17.96%的股份。
(吉林亿联银行股权结构,来源:天眼查)
截至目前,戴浩已经打造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版图,除了地产业务以外,其手握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资产管理、债权投资、第三方支付、公募基金销售、典当、小贷、担保、私募基金等众多金融牌照。
版图虽然大,但业务情况却不太乐观。合众人寿在2017年保费收入突破200亿后,辉煌不再,保费收入开始呈下滑趋势——2018年保费收入较上年缩减超三成,降至153.43亿元;随后两年不温不火,直至2021年保费收入才重新跨过200亿元大关,达到280.86亿元。
但合众人寿2022年业绩重返下降通道。2022年仅实现保费收入189.04亿元,同比下降32.7%;净亏损额达到20.2亿元,与上年相比,缩水超30%。
对此,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在2022年跟踪评级报告中指出,合众人寿净利亏损主要受到投资收益下降较多的拖累。而合众人寿亦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的主要原因为操作风险较大所致,公司将按照既定的整改方案,逐步推进相关整改工作。
与此同时,关联公司亿联银行也经历着在行业内掉队的境况。从披露的数据来看,公司面临着消费贷规模增长乏力、小微金融规模增长不明显等情况。2021年,亿联银行实现净利润0.52亿,其规模和增速在18家民营银行中均处于倒数水平。
旗下公司股权遭冻结
值得一提的是,戴浩一手打造的资本运作平台中发集团,面临着旗下多家公司股权被冻结的境况。
公开信息显示,戴浩于1997年创立中发集团,总部设于北京。借助行业的东风,该集团高速发展,曾连续12年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
但好景不常在。到了2022年,包括合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武汉小额信贷服务平台有限公司和永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中发集团子公司,均出现了公司股权被冻结的情况。
(来源/视觉中国)
由中发集团持有的合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不动产及相关配套投资、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以及为保险业务质量、流程、规范提供咨询服务等。但2022年10月21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该公司8100万元股权数额被冻结,冻结期限为2022年10月21日-2025年10月20日。
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期,中发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武汉小额信贷服务平台有限公司,1.97亿股权数额同样被冻结,冻结期限为2022年10月9日至2025年10月8日。
除此之外,中发集团持有的永泰房地产2.9亿股权数额也被冻结,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而中发集团旗下唯一的银行,也遭遇了监管处罚。
2022年11月,吉林银保监局曾对亿联银行开出140万元的罚单,直指银行存在办理个人经营性贷款过程中,贷款‘三查’不到位,未严格执行受托支付管理相关规定,导致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超过借款人营运资金测算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导致信贷资金回流至借款人;同业借款授信调查不审慎行为。
显然,中发集团的资本棋局,需要把“行稳致远”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了。
作者 | 周奕航
编辑 | 韩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