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盘面分析
上周受疫情快速散发影响,叠加年前资金的交投氛围清淡,两市量能迎来急剧萎缩,屡创“地量”,“地量”复“地量”之下,大盘也一路震荡走低,3050点失守。最终,全周大盘以下跌1.97%收盘,创业板下跌2.58%,两市总成交量较前一周减少约20.92%,这表明当前场外资金的观望情绪仍较浓厚,入场意愿不高,但量能的大幅萎缩下,市场的杀跌动力也有所不足,继续下行的空间有限,短期的快速超卖后,有望迎来技术上的反弹。
量能有所减少,题材与权重齐跌。上周五,有36家个股涨停,其中有3家个股涨幅为20%,涨幅超过10%涨停板之上的个股有48家,有13家个股跌停,跌幅超过10%跌停板之上的个股有17家,有110家个股涨幅超过5%,有149家个股跌幅超过5%。
上周两市个股普遍走弱,市场难有赚钱效应,仅教育、预制菜、餐饮旅游、供销社概念等少数板块收涨,跌幅居前的为半导体、新冠特效药、中药、石油化工、海运、芯片、环保等,大消费板块成为难得的亮点。量能急剧萎缩,赚钱效应减少,亏钱效应增加,市场“地量”频现,杀跌动力减缓,大盘震荡下行,等待量能释放,是上周盘面主要特征。
技术面分析
从技术上看,上周大盘低开低走,一路震荡走低,3050点失守,以次低点收盘,并呈价跌量缩态势。5周、10周及20周周线失守,30周周线反压,周线MACD指标拐头向下,周线SKD指标死叉,短线盘中还将反复,但大盘偏离5周线较远,技术上严重超卖,短线大盘惯性回落后有反弹要求。
日线技术指标显示,上周五大盘低开之后,盘中一度冲高,午后又逐渐走低,尾盘收复部分失地,并呈价跌量缩态势。中短期均线空头排列,“五连跌”走势,技术上严重超卖,K线组合为“指南针”,K线组合形态与10月28日及31日的形态相似,短线大盘有望走出较为强劲的反弹走势。
分时图技术指标显示,15分钟MACD指标金叉,15分钟SKD指标底背离,30分钟MACD及SKD指标金叉,30分钟MACD依旧连续底背离,60分钟MACD指标金叉且底背离,60分钟SKD指标连续底背离,60分钟K线组合形态为“金针探底”,短线盘中有较强的反弹要求。
上证50价跌量缩,5日均线得而复失,30日线及90日线失而复得,价跌量缩的量价关系,短线杀跌动力不足,60分钟K线组合形态为“收敛三角形”整理,技术上面临方向选择。
创业板价跌量缩,5日均线反压,中短期均线空头排列,价跌量缩的量价关系,日线SKD指标跌至底部,加之K线组合形态,30分钟及60分钟MACD指标底背离,60分钟K线组合为“金针探底”,短线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技术上存在较强的盘中反弹要求。
综合技术分析,我们认为,大盘K线组合形态与10月28日及31日的形态相似,加之“五连跌”所引发的技术性严重超卖态势,短线继续回落的空间有限,技术上有较强的反弹要求,下周大盘有望走出震荡反弹走势,反弹空间与量能释放程度成正比,若量能能有效释放,则反弹力度大,上涨斜率高,若量能难以有效释放,则反弹力度小,上涨斜率低。
基本面分析
大盘自12月7日调整以来,持续震荡走低,越是临近年底,大盘走势越是低迷,尤其是12月12日以来,大盘走出了“十连跌”走势,周线走出了“两连阴”态势,市场没有赚钱效应,仅靠拉动蓝筹股来维稳指数,指数回落的幅度不大,大盘仅回落6.04%,但A股算数平均股价回落了8.67%,市场实际整体价格重心在加速下沉,市场成交量极为低迷,形成“地量”复“地量”、“地价”复“地价”的流动性恶性循环,市场信心遭受重挫。
那么,A股市场如此低迷的内在核心因素是什么,A股会不会就此沉落下去,3000点能否再度失守,前期低点2885点能否被击穿,成长股是否难有“出头之日”,蓝筹股是否继续“独占鳌头”,这是市场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破解的问题。对于市场关心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
其一、季节性因素加居民存款转换。历史规律表明,每年年底受企业回笼资金结算影响,市场流动性较差,年底A股基本没有行情,可谓跌多涨少,与流动性相关的中小市值题材股基本以下跌为主,即便2014年底政策极度宽松,大盘上涨也仅是依靠蓝筹拖动,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市值题材股则走弱,2018年四季度更是因流动性压力问题,中小市值题材股爆发了股票质押风险及商誉减值风险,才有了向中小微企业注入资金的“纾困”政策。
每年年底资金面偏紧是规律,今年也不例外,甚至流动性压力值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这就是为什么央行在12月5日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约5000亿中长期资金,12月15日央行通过MLF超额续作释放1500亿中长期流动性,但以1M期为代表的跨年中长期利率仍持续飙升的原本因所在,除企业回笼资金因素外,还有就是三年疫情因素扰动,居民就业、房贷等压力凸显,居民将短期存款转为长期存款,以应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M1-M2负剪刀差急剧加大,加剧了市场流动性压力。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季节性因素+居民存款转换”,是年底前量能难以释放,A股持续走弱,大盘走出“十连跌”的内在关键性因素。
其二、3000点之下仍是空头陷阱。我们在4月底及10月底的报告中就反复强调,大盘跌破3000点就是“空头陷阱”,也一直强调2890点不会被有效击穿,即便盘中击穿2890点,大盘也会立即反转,并迅速脱离底部,重新回升到3000点之上,原因在于我们预计2890点附近为大盘2011年~2020年的十年里运行的价值中枢。
从过去30多年的A股运行历史规律看,我们预计2890点附近的价值中枢,将是2021年~2030年十年里大盘箱体运行的“箱底”,也将是这十年里大盘的低点,对大盘形成非常大的支撑,这不但宣示着当前大盘仍处于2021年~2030年期间大盘箱体运行的底部,同时也以意味着大盘未来向上的空间远远大于向下的空间。
今年以来,受地缘政治恶化、美联储大幅加息、疫情扰动的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四大”因素影响,大盘也通过连续二次大幅回落的方式考验2890点附近支撑,但2890点都没有被有效击穿,大盘随之都走出了大幅上涨走势,这就说明2890点附近的支撑是有效的。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3000点下方依旧是“空头陷阱”,除非出现所谓重大利空,本轮大盘回调,2890点不会被有效击穿,事不过三,若这一次大盘能在2890点—3000点平台获得支撑而重返升势,那么大盘明年一季度有望挑战3424点压力,中线将向3731点发起挑战。
其三、今年最后一周行情值得期待。大盘已走出了“十连阴”,不但技术上出现超卖,而且大有调整“一步到位”的态势,市场有这样的谚语,那就是“快刀斩乱麻”比“钝刀子割肉”要好的多,大盘越是逼空式下跌,越说明调整的幅度大、周期短,对于今年最后一周的行情我们是期待的。
我们认为,2022年最后一周,A股上涨概率大,原因在于:其一是由于“圣诞节”期间,欧美股市休市,外在的扰动因素不存在;其二、企业资金回笼结束,流动性压力减缓;其三过去三十年来,年底最后一周上证上涨概率是57%,上涨均值0.6986,中位值为0.1812,创业板设立以来上涨概率33%,上涨均值-0.0774,中位值为-0.4152,近十年来,年底最后一周上证上涨概率是70%,上涨均值0.6562,中位值为0.4535,创业板上涨概率40%,上涨均值0.3863,中位值为-0.1746。
其四、市场风格将会出现转换。尽管当前市场低迷也与新冠感染人数上升扰动、消费不升反降有关,但这个因素是短暂的,一切终将过去,居民消费终将起来,经济的前景值得期待,无论是外在因素扰动不再,还是流动性压力将减缓,乃至历史规律的显示,我们对今年最后一周的大盘企稳回升走势充满预期。
从历史规律上看,年底最后一周,市场结构继续分化,蓝筹整体表现还会强于成长,有望上涨的行业有社服、食品饮料、非银、纺服、机械设备、建筑建材等,表现略逊的大概率为煤炭、公用事业、商贸零售、农林牧渔等。
但我们的观点不变,尽管年底前短期困扰因素仍存,但时间能够抚平市场创伤,随着时间的推移,扰动年底前市场因素不复存在,明年年初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年前退一步,年后将“海阔天空”,谁蹲下的越深,谁就会跳起的越高,年底前大盘回撤,恰为明年大盘行情做好充分的蓄势准备,按照风格轮动规律,谁蹲的幅度深,谁的弹性就越大,谁就在未来行情中涨幅高,谁蹲的幅度浅,谁的弹性就越小,谁就会在未来行情中涨幅小。
操作策略
尽管大盘也走出了“十连跌”,上周大盘跌幅也较深,对市场信心伤害较大,但跌出来的机会也逐渐显现,“地量”的不断出现,既是交投清淡,也预示着空方杀跌动力在逐渐耗尽,大盘的快速调整,也为市场多头积蓄了力量,力量的天平正在发生改变。无论是技术形态,还是历史规律,我们认为,年前最后一周大盘走出震荡盘升走势,并有望红盘报收。
冬至已过,新的轮回开启,春已不远,万物必将复苏,大盘就在底部,不必追寻最低点,机会跌出来了,不必再斤斤计较,做好择时准备,迎接春暖花开季,我们的观点不变,预计明年投资最好时间周期在上半年,投资结构在高科技成长股。操作上,轻指数、重个股,逢低关注金融、智能制造、物联网、通信技术、新能源、教育、文化娱乐、输变电设备等及“三低”股,回避前期涨幅过高股及垃圾股。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