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家发布业绩的国有大行,建设银行的经营情况颇受市场关注。“净利润增幅6.33%”“不良率下降”,这是建设银行交给市场的答卷,不过业绩提升背后,也存在息差收窄、房地产个贷不良走高的情形。3月30日,建设银行在北京、香港两地召开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建设银行行长张金良、副行长王兵、副行长崔勇、副行长纪志宏、副行长李运、首席财务官生柳荣、首席风险官程远国等管理层对业绩情况一一解读。
谈息差收窄:继续进行资产结构优化
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率先交出了2022年“成绩单”。从经营数据来看,2022年全年,建设银行实现净利润3231.66亿元,较上年增长6.33%;利息净收入6430.64亿元, 增长6.22%,业绩经营能力稳步提升。
2022年,受贷款重定价基准转换、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债券投资收益率因市场利率下行低于上年;存款成本受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影响保持刚性。建设银行净利差为1.82%,同比下降12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为2.02%,同比下降11个基点。
谈及净利差表现,生柳荣直言,“去年建设银行净息差下滑了11个基点,基本上和同业的趋势是一致的,我们下滑的幅度总体上来说应在同业当中相对好一点,主要影响因素为 LPR下行和市场利率下行所致”。
谈及未来如何改善息差下行,生柳荣称,“建设银行将继续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和优化。增加或者提升收益率相对较高这部分的资产构成,压缩收益率比较低的这部分资产。同时,通过数字化转型打法,提高对公和对私客户低成本资金,加强上下游客户之间资金循环方面的服务,形成一个闭环,争取让更多的资金在建设银行体系里面。”
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银行2022年的息差下降了11个基点,至2.02%,从2022年二季度以来保持季度的连续下降。从目前来看,经济复苏过程中,货币政策仍会保持宽松,金融减费让利支持实体经济仍将持续,银行息差仍有可能继续下降,但幅度预计会有限,经济复苏比较扎实之后银行息差则有望企稳。
谈提前还贷现象:建立高效协同快速处理机制
资产质量是银行的风险底线,从业绩数据来看,截至去年末,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其中,建设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为0.37%,同比上年上升0.17个百分点。
“去年一年我们整个按揭贷款的量还是比较大的,总共投放了超过9200亿元,市场份额又有所提升,达到了28.83%,按揭利息收入也增长了6.2%,按揭住房的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优良,为0.37%,在同业中是一个比较好的水平。”程远国称。
在于百程看来,2022年建设银行的不良率增长主要体现在个人贷款层面。其中,个人房贷不良率0.37%,虽然不良率非常低,但上升了17个基点,并且个人房贷余额高达6.48万亿元,占该行全部贷款的30.57%,占该行个人贷款79%,导致个人贷款整体不良率从2021年的0.4%升到了0.55%,未来,这一块资产质量将是建设银行重点关注和防范的经营指标。
2022年以来,提前还贷现象增多,对此,程远国指出,建设银行一方面制定了专门服务方案和流程,按照公平性、一致性、可预期性原则,建立了电话专席和线下网点,高效协同快速处理机制,统筹线上线下各类渠道,做好客户主动触达。同时逐一提示客户,防范贷款中介机构组织转贷可能面临的法律财务信用风险,有序满足提前还款的需求。
谈欧美银行风险事件:严格守住流动性安全底线
近段时间,欧美银行风险事件引发高度关注,有不少人士担忧是否会传导至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谈及此事对建设银行的影响,纪志宏在业绩会上表示,目前建设银行集团对硅谷银行、瑞士信贷均没有风险敞口,受到的影响非常小,从间接或衍生的角度来看影响非常有限。
纪志宏指出,在海外业务方面,建设银行一直注重坚持合规优先,稳健发展,持续强化对欧美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市场动向的分析和应对。美联储快速加息已有一段时间,建设银行的相关业务一直保持平稳运行。总地来讲全集团外币占比较低,对国际市场利率波动的回旋余地非常充足。“同时,建设银行注重加强资产负债期限的错配管理,严格守住流动性管理、流动性安全的底线。”纪志宏说道。
“在新的一年我们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持续做好把好新增入口、存量管控以及不良处置三道闸口,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坚决守住一张干净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在增量方面将通过强化客户选择,集中度管控,确保新增贷款的投向和质量,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全面穿透的原则,把集团范围内境内外母子公司承担实质信用风险的所有业务纳入统一授信管理,实行统一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标准。”张金良说道。
张金良进一步指出,“在存量方面,发挥建设银行金融科技优势,持续强化风险预警系统建设,提早发现风险、处置风险。对于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要进一步强化经营思维,创新风险管理理念,风险化解手段,可以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