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的可转债市场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上会数量过会率双高五年首现、128家企业募资为改善现金流、103家上市公司231次下修转股价格…一级市场的火爆叠加二级市场的萧条,足以让投资者们眼花缭乱。在这里,牛牛金融研究中心将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两个维度,对1~7月可转债的审核、发行、募资目的、市场表现及条款情况等作出统计,供读者查阅。
一级市场:募资用途五花八门 包销比例明显下降
2019年1~7月中,共有64家企业合计发行了1557.66亿元可转债,募资规模同比增长了260%;164家发布了可转债预案,拟募资规模达到了1723.32亿元,同比减少14.44%。
已发行债券:上会数量过会率双高五年首现 募资规模增长2.6倍
2019是可转债发行的大年。
首先,今年是近5年来可转债审核首次迎来上会企业数量与过会率双高的一年。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可转债审49过48,仅7月26日上会的东方日升一例被否,过会率高达97.6%,上半年更是出现了高达100%的过会率。
其次,从总体募资规模来讲,2019年1~7月共有64家企业合计发行了1557.66亿元的可转债,相较2018年同期432.80亿元的募资规模增长了2.6倍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为中信转债,募资金额高达400亿元,堪称可转债发行中的巨无霸。平银转债、苏银转债紧随其后,分别募资260亿元和200亿元。
2018年1~7月可转债发行规模TOP10名单如下:
从各月发行情况来看,2019年1~7月份转债市场的供给呈现出了过山车式的走势,第一季度供给加速明显,尤其是3月份期间创造了半年内供给的峰值,第二季度明显较弱,5月份出现了7个月以来的最小值,仅2家企业发行,募资规模仅6.92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讲,和2018年一样,大金融行业仍然是可转债募资的主力军,其中股份制与城商行募资规模排名第一,为860亿元,新能源发电和通信传输设备行业排名次之,募资规模分别为78亿元和66.78亿元。
从板块分布来看,上交所主板延续了2018年的强势状态,以31家企业合计1046.201亿元的发行规模拔得头筹,同比增长429%,增幅第二的深交所主板紧随其后,1~7月共有18家企业发行了可转债,募资规模达到了112.41亿元。
发行的结果如何呢?受权益市场大幅震荡的影响,今年的可转债发行相较去年再次火爆起来。一是网上申购中签率明显降低。20181~7月由于二级市场的持续低迷,投资者网上申购转债的热情度下降,1~7月平均中签率达0.26%,且受网上申购热情度降低的影响,部分转债开始恢复网下发行;2019年同期可转债投资者网上申购热情度极高,平均中签率仅有0.05%。二是出现包销比例的大幅下降。今年1~7月转债一级发行的平均包销比例为0.88%,较去年同期5.99%的包销比例明显下降。
此外,今年参与转债打新的投资者们在转债上市首日也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今年1-7月上市的69只转债上市首日平均涨跌幅为8.99%,上涨转债的比例达84%,29只转债的上市首日涨跌幅超10%,参与转债打新的赚钱效应明显。
拟发行债券:拟发行规模不增反降 128家企业募资或为改善现金流
看完了已经发行上市的债券,让我们把目光移至拟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们。
Choice数据显示,2019年1~7月份共有16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可转债预案,拟募资规模达到了1723.32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仅100家上市公司就发行了1972.13亿元的发行规模可谓相去甚远。
经分析,我们发现去年同期中江苏与交通两家银行远超百亿的发债规模是主要原因(江苏银行于去年4月份宣布拟发行20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交通银行的发债规模更是高达600亿元),而今年并未有发行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公司出现。
其实对比两年同期的预案情况,我们发现两年中发债规模的分布情况并未发生较大改变。今年1~7月公布预案的164家中有61%的公司拟发债规模在10亿元以下,30%的公司募资金额在10~50亿元区间,规模超过50亿元的企业占到了2%,未披露金额的家公司占到了总体的7%,与去年类似。
这164家上市公司发行1723亿元的可转债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牛牛金融研究中心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发现,这些上市公司针对本公司自身业务及发展情况披露的募资用途五花八门,但总体来看却跳不出项目投资、补流、偿债、补充营运资金等11大类。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由于每家上市公司募资用途并不单一,故下表所涉数据之和并非164):
从上图来看,进行项目投资是上市公司发债进行募资最普遍的目的之一,补流偿债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补流偿债加上补充营运资金三项之和为128,超过了数量最多的项目投资,说明现金流状况不佳依然是多数上市公司的心头大患。此外,其中也不乏运用募集资金进行股权收购、并购重组及助力子公司发展的上市公司,这也反映出了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规模扩张的经营战略。无论此时披露的目的为何,我们都希望上市公司在成功发行后可以真正发挥募集资金的作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增强市场对企业通过可转债融资的信心。
二级市场:转债正股双双闪崩 103家下修转股价
相较一级市场的火爆,今年上半年的可转债二级市场表现差强人意。
转债正股双双闪崩
今年可转债的二级市场离不开一个词:"闪崩"。
可转债的价格与正股股价从来都是息息相关的,今年更甚。牛牛金融研究中心分别使用2018、2019年7月31日的债券余额计算转债市场的加权平均纯债溢价率和加权平均转股溢价率发现,截至7月31日收盘,转股溢价率为22.38%,低于去年同期的32.00%;纯债溢价率为17.65%,高于去年同期的13.20%,说明今年可转债的股性强于去年。
今年年初政策暖风频吹,5G、OLED、创投、特高压、工业大麻等的热点题材、概念层出不穷,在2018年被压制已久的A股市场重焕生机,沪深指数涨幅一路走高,一度超过20%进入技术性牛市。然而好景不长,在经历了中美贸易战、业绩暴雷等多个事件之后,A股市场急转直下,转债价格也相应下挫,甚至一度出现闪崩。
牛牛金融研究中心在统计了今年1~7月的转债上市首日收盘价之后发现,2019年1月上市转债首日平均价格为102.93元,光华转债、溢利转债和奇精转债3只转债破发,3月平均价格涨至113.38元达到峰值,5月急转直下跌至100.69元,6只转债破发,之后的6,7月份则呈现出了缓慢回升的态势。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今年以来上市的69只转债个券在前7月分化明显的区间涨跌幅也突出了这一特点。据统计,表现最好的十大转债上市日期均集中在1~4月份,平均上涨了32.41%,相应的正股则平均上涨了39.35%;而表现最差的十大转债则多在4~6月上市,平均跌幅为1.93%,相应的正股跌幅为5.53%。
69只新上市转债中表现最好的10只可转债如下所示:
表现最差的10只可转债如下所示:
转债抗跌属性显现
尽管如此,由于债权和股权的双重特性,可转债还是在关键时刻显示出了其强大的抗跌属性,相应的振幅也低于沪深指数。中证转债指数与其他指数在1~7月的累计涨跌幅如下图所示:
与此同时,转债个券的表现也验证了这一点。总体来看,截至7月31日有可比行情数据的173只上市转债中,159只上涨,14只下跌。其中,转债涨跌幅的绝对值主要集中在0%~15%的区间,占比达73.41%,有53.75%的正股涨跌幅绝对值在15%以上,超30%的正股有43只。就平均值来看,1~7月间173只转债平均振幅为12.19%,对应正股在7个月内则实现了21.26%的振幅。
103家公司下修转股价
A股表现不佳会间接拖累可转债市场。面对偿债压力,上市公司往往会选择下修转股价,而转股价下修在利好转债市场的同时,将进一步摊薄上市公司股东的权益。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共有103家上市公司231次下修了转股价格,其中有143次的调整原因为公司进行权益分派,除此之外,股价下跌、增发新股等也是转股价格下修的重要原因。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此外,牛牛金融研究中心发现,截至8月2日,有82家可转债的转股价高于正股价,其中转股价高出正股收盘价10%以内的有30只转债,高出10%~20%的有26只,剩余26只转债的转股价则高出正股最新收盘价20%以上,转股价下修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转股价高出正股收盘价20%以上的26只转债如下所示:
22家或触发回售条款
对于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而言,股价低于强制回售价对于公司而言资金压力将会倍增,在当前整体流动性不佳情况下,这些公司可能有一定动力下修转股价格,进而可能收获较大的涨幅,牛牛金融研究中心整理如下所示:
结语:虽然二级市场的萧条淡去了可转债的色彩,但我们相信在火爆的一级市场和各项利好的加持下,下半年的可转债终有机会谱出一曲完美的冰与火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