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理财知识 >

数字货币的价值从何而来(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是一回事吗?很多人都搞错了)

2023-04-20 08:25:55 理财知识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是一回事吗?很多人都搞错了!

未来已经发生,只是尚未流行。

——威廉·吉布森

从中国发起的互联网金融,到目前如火如荼的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科技,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已经开始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了。

2016年5月,在野马财经主办的“FinTech 2016峰会”上,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发表主题演讲时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热开始逐步走向国际范儿,终于和FinTech这一国际定义接轨,这是金融成熟的一个标志。科技的改进使金融的覆盖面发生变化,也带来金融模式的创新,同时,技术的革新会改变用户习惯,进而会改变金融的形态。

从根本上说,无论是中国式的互联网金融,还是欧美发达国家科技含量更高的金融科技,都是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基础上的。如果说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是金融科技1.0版本的话,那么,欧美的金融科技就是升级版,是2.0版本。

第一节 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

“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这两个词长得很像,经常被混用,那么,它们是一个概念吗?并不是!

金融科技,就是业内所说的FinTech。维基百科对此给出的定义是,由一群通过科技让金融服务更高效的企业构成的一个经济产业。FinTech公司通常是那些尝试绕过现存金融体系,而直接触及用户的初创企业,它们挑战着那些较少依赖于软件的传统机构。

金融科技的核心是金融业信息数据处理方式的全面重构,在此过程中,过去泾渭分明的金融部门边界变得模糊,无论是传统金融组织的平台化和开放式发展,还是电商企业、数据企业和科技企业的“准金融活动”,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科技并不是简单的虚拟经济。金融科技使金融与实体在更多层面上有效融合,虚拟与实体的划分并不那么容易。科技提升整个金融产业链的效率,在某种意义上不仅有助于完善金融,而且间接有利于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科技与创新,正如喝啤酒时,泡沫是衡量啤酒好坏的标准之一,好啤酒一定有漂亮的泡沫,但有漂亮泡沫的不一定是好啤酒。

我们所熟知的蚂蚁金服就是金融科技产业的代表。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认为:“FinTech并非简单地在‘互联网上做金融’,而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发展创新和效率提升。”

简而言之,金融科技可理解为: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前沿科技手段,服务于金融效率提升的产业。

金融科技的具体产品,包括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云、区块链、征信、人工智能、生物钱包等等。

科技金融的定义目前并未统一,原四川大学副校长赵昌文在《科技金融》一书中这样定义:“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融资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撇开这些复杂的金融语言,科技金融可以简化为一切服务于科技企业以及科技成果发展、创新的多方资源体系。

科技金融属于产业金融的范畴,主要是指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经济的发展依靠科技推动,而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由于高科技企业通常是高风险的产业,同时融资需求比较大,因此,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更多的是科技企业寻求融资的过程。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了科技金融的性质和作用,在第十七章《健全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金融体系》第三节《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中提到:“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多元化和差异性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参与产学研合作创新。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符合创新特点的结构性、复合性金融产品开发,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金融支持力度。”目前这是对国内科技金融最权威的表述。即科技金融落脚于金融,利用金融创新,高效、可控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创业的金融业态和金融产品。

由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美国硅谷银行合资设立的浦发硅谷银行就是科技金融的一个代表性案例。浦发硅谷银行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企业,通过创新型资产价值的评估模式,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度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满足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需求;提供全球化合作平台,为国内企业向海外市场发展搭建桥梁。

科技金融的具体产品,包括投贷联动、科技保险、科技信贷、知识产权证券化、股权众筹等等。

过去谈科技金融,我们希望谈的是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融合,但在考虑这对关系时,更多考虑的还是金融对科技的单向支持。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在提到科技金融时,潜意识都指向金融如何更有效服务于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和科技事业。反观金融科技,思路并不是完全单向的,而是在更高层面上实现了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一面强调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到金融产业链中,实现金融功能的优化;一面基于科技的发展,还会带来一些过去技术不发达下难以想象的金融模式。

●2016,中国金融科技元年

回顾2016年,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巨头涌现、全面开花的景象。

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受到资本市场的大力追捧。根据毕马威发布的季报显示,仅在2016年第三季度,共有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由风投支持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共有13宗交易。

另一方面,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无论在资金、技术发展方面,还是在产品端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毕马威国际与投资公司H2 Ventures联合发布的《2016金融科技100强》中,有8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入榜,在前五名中,有四家来自中国。而在毕马威发布的《2016中国金融科技公司50强榜单》中,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已经覆盖包括支付、信贷、智能投顾等多领域业务,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方面,呈现出领先优势。

为何2016年被称为金融科技元年?我们从政策、产业、企业三个维度回顾一下。

政策:“金融科技”进入“十三五”规划。

2016年8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促进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等。这标示着金融科技产业正式成为国家政策引导方向。

政府的全方位扶持,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无疑是重大利好。通过规划发展,金融科技产业在应用场景落地上,将获得最有力支持。

产业: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筹资总额首超美国,央行公开招聘数字货币人才。

据英国FT中文网报道,根据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的数据,截至2016年7月,亚洲金融科技公司筹得96亿美元,比北美同类公司筹集的46亿美元高出一倍以上,而这96亿美元有90%以上是由中国企业筹到的。

2016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的直属单位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2017年度人员招聘计划显示,央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此次拟招聘计算机、信息安全、密码学专业博士、硕士共6名,将主要从事数字货币及相关底层平台的软硬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开发,数字货币中所使用的关键密码技术,对称、非对称密码算法、认证和加密等工作。

企业:百度金融宣布要做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金服战略投资金贝塔,众安保险成立子公司众安科技,中国公司投资海外金融科技企业,阳光保险首推区块链保险卡单等。

2016年,百度无人车成功完成路演,并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向用户开放体验,百度将情感合成、远场方案、唤醒二期技术和长语音方案四项具有革命性的语音技术免费开放给用户和开发者共享。2016年9月1日,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在百度世界大会上,介绍了百度金融以身份识别认证、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量化投资、金融云为代表的五大金融科技发展方向。同时百度金融宣布正式对业界开放金融云,向金融机构输出包括人工智能、安全防护、智能获客、大数据风控、IT系统和支付技术的金融解决方案。截至2016年,百度金融已在支付、消费信贷、企业贷款、理财、资产管理、征信、银行、保险、资产交易中心等多个板块布局,以百度钱包、百度有钱花、百度理财、百金交等产品和平台为触角,形成覆盖金融服务各个领域的业务矩阵。在消费信贷领域,百度从教育市场入手,很快成为职业教育信贷行业领导者,并在大数据征信方面快速积累;在理财领域,依托百度的大数据画像能力,致力于打造“千人千面”的智能投顾……百度金融已经开启了金融科技的全面布局。

2016年7月,蚂蚁金服和嘉实基金共同宣布将进一步加深战略合作,蚂蚁金服战略投资嘉实基金旗下“金贝塔”平台。作为国内发展最早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蚂蚁金服旗下已经拥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蚂蚁金融云、蚂蚁达客等众多子业务板块,几乎涵盖了传统金融业所有板块,并率先成为我国金融科技企业中的独角兽。

2016年11月,由蚂蚁金服、腾讯、中国平安等发起设立的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众安科技。众安科技未来计划输出一个平台区块链云平台,将立足金融、健康两个命题,以信任、连接和加速为三大使命,坚持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四个领域进行长期探索。

2016年6月,美国比特币创业公司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宣布获得由中国财团提供的6000万美元D轮投资,领投方为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跟投方为布雷耶资本(Breyer Capital)、通用催化剂合伙人(General Catalyst Partners)、百度、中金甲子、中国光大投资管理公司、万向和宜信等。2016年7月,百度宣布投资美国金融科技公司Zest Finance,而此前,京东也投资了这家公司。资料显示,Zest Finance具有通过模型开发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分析和处理不同类型的复杂数据,最终做出准确信贷决策的能力。此外,2016年9月,百度还与美国征信巨头费埃哲(FICO)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在风控、智能评分、大数据应用、金融场景建设等领域展开开放合作,共建生态。

2016年7月,阳光保险推出的“区块链+航空意外险卡单”,是国内首个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传统航空意外险保单业务中的金融实践。与传统的航空意外险相比,加入区块链技术,航空意外险以往存在的造假、中介商抬价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以防止买到“假保单”为例,通过与区块链技术结合,依托其多方数据共享的特点,可以追踪卡单从源头到客户流转的全过程,不仅各方可以查验到卡单的真伪,而且确保了卡单的真实性,还可以方便后续流程,如理赔等。

●资本扑向金融科技怀抱

2017年3月,阿里巴巴系的蚂蚁金服已经宣布收购的国际汇款企业速汇金(Moneygram)迎来了一位新买家,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同业Euronet提出以高于蚂蚁金服的价格进行收购。

不管怎么看,这都将是一场激烈的收购战。蚂蚁金服国际业务负责人道格拉斯·费根(Douglas L.Feagin)表示,尽管Euronet的收购价格更高,但该公司相信能够完成收购速汇金的交易。

敏锐的媒体意识到,这是全球投资资本对金融科技领域的强势争夺。其实,蚂蚁金服收购国际汇款企业速汇金完全是出于现实考虑,与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争夺似乎关系并不是十分紧密。

最令人佩服的是马云率领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站在全球国际视野上发展新经济、新金融业务并取得巨大成功。阿里巴巴集团电商平台业务自不必说,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已经开始迈出国际化步伐。2017年2月下旬,笔者有幸参加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移动互联网通信展览会,随后到罗马、佛罗伦萨等城市考察。在购物退税环节,无论是在商场还是在机场,经常有蓝眼睛的营业人员提醒可以用支付宝钱包账户办理退税并且不用排队,节省不少时间。这着实令笔者十分惊讶。不过,在欧洲购物时,必须使用银联等结算机构的信用卡结算,而支付宝尚不受理。

因此,蚂蚁金服收购国际汇款企业速汇金的真正目的是推进支付宝支付工具全球化。这一举措的意义十分重大。收购国际汇款企业速汇金后,通过这个国际支付结算平台,支付宝就可以迅速占领欧洲、北美等全球金融业最发达的地区,迅速夺取全球支付结算市场份额,这对蚂蚁金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少的两个深度思考是,只要占领欧洲、北美的支付结算市场,接着迅速占领全球其他市场将是小菜一碟。同时,支付宝工具全球化后,以支付宝钱包为移动互联网工具入口,全球经济金融数据将被蚂蚁金服收入囊中,全球客户流量都将成为蚂蚁金服的金矿。

支付宝钱包这种便利性结算支付工具一旦进入欧美市场,其普及推广难度并不大。欧美发达国家消费者接受移动互联网支付工具相对容易得多。

因此,可以看出蚂蚁金服收购国际汇款企业速汇金的目的与真正的金融科技联系得并不紧密,应该属于移动互联网金融范畴。尽管如此,当然也不能无视国际资本对金融科技企业的争夺。

种种迹象表明,在突破萌芽而进入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领域,各家都在厉兵秣马,试图争夺发展期优势,收购兼并将成为这一阶段的主旋律。

美国传统金融企业包括摩根大通、高盛等都开始斥巨资研发金融科技。包括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在内的国际互联网巨头纷纷试水金融业:苹果和谷歌先后推出自己的支付应用程序,方便自家用户进行金融支付;脸书也在2016年成功申请到爱尔兰央行发放的电子支付牌照,取得为欧盟范围内所有用户提供支付服务的资格;亚马逊则不单能提供支付服务,甚至开始向美国商家发放小额贷款……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国际互联网巨头正在仿效它们的中国同行阿里巴巴,利用自身用户量大的优势,进入金融支付领域,进而将自己的业务拓展到小额贷款、金融产品销售等更多金融服务领域。同时,这些科技巨头的用户分布更为全球化,在实现跨国经营方面更具优势。

中国资本涉猎金融科技并购等也备受关注。花旗银行和CB insights的联合报告显示,2016年前9个月,全球超过一半的金融科技投资发生在中国,中国也是2016年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投资额同比增长较快的主要地区之一。其他还有百度收购机器学习支持的信用评分公司Zest Finance、华泰证券出资8亿美元竞购美国资产管理软件生产商AssetMark等。

当然,美国的技术仍然非常领先。美国金融科技的技术领域比较细分,很多尖端科技领域仍然非常值得投资。

在产品布局上,中美金融科技融资喜好呈现分化趋势。美国金融科技风险投资的兴趣正从借贷向保险科技和财富管理等领域转移。美国和欧洲等地仍然关注借贷、支付或者财富管理等细分领域的金融科技创新。但中国表现得不一样,中国的信贷是获得风险投资(VC)最多的产品领域,而且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巨头更倾向于基于自身的核心业务,比如电子商务、社交等打造一站式的金融平台。

二者各有优势。美国由于科技实力强,正在向金融科技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并且习惯于走捷径并购重组收购,而中国则以自己的互联网平台、客户流量与数据为基础,步伐走得扎实稳妥。

相对于科技公司,最迟钝的是中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银行。鉴于科技巨头强大的经济实力,大型科技巨头可能会通过收购银行的方式走上金融科技之路。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会看到由科技巨头引领的银行收购潮。

第二节 金融科技令传统金融5年内消失?

2016年1月,科技博客TechCrunch撰文称,随着科技进步,包括现金支票、U盘、口令密钥、遥控器、纸媒体等在内的5类日常用品相关活动将在今后5年内逐步被淘汰,甚至销声匿迹。文中提到的包括现金支票在内的传统金融业务和工具5年内消失的可能性最大。

这篇文章的冲击来自于中国最不陌生的金融技术进步。以互联网发展带动的互联网金融,特别是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对传统金融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冲击,这个冲击或比人们预料的要大许多。正如这篇科技博客所言:“无疑,随着时代进步,未来5年科技行业将会出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随着这些创新、技术和方法的推出,一些领域将被颠覆,而一些常见的行为活动,在未来5年内将完全消失或仅存最后一丝气息。”这也就是笔者一直坚持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具有颠覆性影响的原因。

实际上,金融科技发展使得传统金融工具和业务在未来5年内消失仅仅是冰山一角,整个传统金融产业被颠覆和改写的程度要大得多。

5年内现金支票、纸币的使用将进一步弱化。现在,几乎所有业务都可以通过借记卡或信用卡结算。麻烦在于,一个持卡人可能持有多张借记卡或信用卡。不过,很快用户将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来处理自己的所有银行业务,甚至汽车也将具有这种功能。据美联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2年,支票的使用率下降了57%。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大数据分析公司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达34625亿元,首次超过PC端的32588亿元。

从对移动在线支付群体认知上看,市场研究机构美国第一资讯集团(First Data)的一份报告显示,在35岁以下的消费者当中,49%为在线银行客户;在他们当中,超过1/5的用户从未使用过现金支票进行支付。在移动支付盛行的中国,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特别是随着线下二维码收款方式的普及,移动扫码支付正加速跑马圈地。

从习惯和氛围来看,在欧洲,如果你打算使用现金支票去支付,周围的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好像你有点不正常。而支付租金可能是支票最后的用武之地,但即使在这一领域,支票的使用率也在不断下降,因为房地产经理也开始转向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毕竟后者操作起来更加简便。

丹麦正在尝试取消现金纸币,瑞典等国紧随其后。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现金或将消失。在中国,监管部门最新账户管理规定,已经允许在线远程利用生物识别技术比如指纹、面部识别、声音识别等手段开户。

可以预见,线下大部分金融业务都将在不久的未来成为历史。试想,如果没有现金了,就意味着ATM提款机也将消失;如果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购物消费支付甚至透支消费了,那么,物理性的借记卡、信用卡都将消失;如果可以远程开户,在线特别是移动在线办理所有银行业务了,那么所有物理性的营业网点都将没有存在的必要,随之带来的是银行庞大的员工队伍的整合。如此一来,商业银行的人工、设备、管理成本将大幅缩减,要知道,仅在中国目前就有20多万家银行网点。

今后可能是这样一个场景:劳务费、小额现金等收入可能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苹果支付(Apple Pay)等打到你的移动支付账户里,你的一切消费支出都将通过移动支付设备完成。你与银行网点、柜员几乎不见面了,与银行自动柜员机也将告别,只对你的移动手机发号施令就可以快速完成一切银行金融业务。

同时,金融科技革命正在向金融高端高智商领域挺进。如前文所述,美国高盛、摩根大通以及德国德意志银行都在研制机器人分析师,据说初步测试效果出乎预料得好。

不仅如此,金融科技也在向央行的货币政策发起“总攻”。区块链技术正被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一旦正式推出,全球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可能都将被彻底颠覆。2017年1月25日,媒体报道,中国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经测试成功,该平台搭载运行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

现金支票、纸币、银行卡、自动柜员机、物理性银行网点、庞大的金融银行员工队伍,甚至证券投行的分析师都将被淘汰出局,现有银行金融服务业态将被彻底改变,传统银行金融业务将会成为历史。这就是金融科技的革命性和颠覆性所在。

在金融科技革命迅猛来临之时,需要发问的是,传统金融机构你们准备好了吗?

●一夜之间,金融科技公司遍地开花

2017年7月26日彭博社报道,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已在2017年融资共80多亿美元,预计将创历史新高。有5家公司加入独角兽企业行列,估值超过10亿美元。2017年6月19日发布的《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共获得77亿美元融资。

“FinTech”这个词最早在美国地区使用较多,直到2015年,国内包括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众安保险、宜信等几家巨头开始重新定义自己为“金融科技”公司,这个词才渐渐被国人所了解。2016年以来,FinTech几乎成了国内所有高端峰会、论坛的标配,成为最新的热门标签。企业高管、监管领导、学者专家,人人都开始提金融科技。这一景象与前两年的互联网金融、P2P、众筹是不是有点相似呢?为什么一夜之间“互联网金融公司”不见了,企业纷纷标榜自己为“金融科技公司”?财经媒体人洪偌馨的一篇署名文章分析得很到位,她总结了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为了缓解监管压力。金融科技的说法大约是2015年下半年开始被一些企业所引用。当时,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一个最大的变动就是监管环境的变化。2015年7月,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始步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2016年4月,国务院又开启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监管进入常态化。

在中国,金融机构是牌照式监管,尽管P2P、众筹等创新业态并未明确是否要发放牌照,但从监管的思路和趋势来看,越来越向传统的金融监管靠拢已是大势所趋。

2016年7月,在互联网金融协会从业机构高管系列培训(第二期)上,央行人士在发言中首次提到FinTech这个词,并表示,应划清金融和FinTech的界限。FinTech不直接从事金融业务,主要与持牌机构合作。后来,央行行长周小川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对话时也提到:“我们鼓励互联网公司发展,但当它们开展金融业务时,在当前的情况下,它们需要遵守现有规则。”只要涉及金融业务就需要牌照或遵照既有规则,这一点已经非常明确了。

由此不难看出,虽然同是金融+科技,但金融科技的落脚点在科技,偏重技术属性,强调以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在金融服务和产品上的应用。而互联网金融的落脚点在金融,金融属性更强,是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后的升级版、更新版。例如中国式P2P(纯线上的平台除外),基本就是传统小贷业务+线上获取资金的模式。所以,从符合监管的角度考虑,做一家“科技”公司显然比“金融”公司更安全。

第二,增加估值空间。尽管过去几年间,互联网金融行业涌入了大量的资本,但对于该领域的企业的估值一直都没有一个公允的标准。互联网属性是做流量和用户,不承担信用风险,业务规模与流量和用户成正比;金融属性是指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风控是核心,规模越大通常风险也越大,要用银行体系的估值方法。不过,在资本市场,显然是前者更讨喜。

第三,技术驱动创新。当然,更重要的是,从行业的演进来看,过去通过简单复制,缺少核心技术的商业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不管是市场还是资本,都越来越看重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和以技术驱动创新的能力。

尤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科技在提升金融效率、改善金融服务方面的影响越发显著。对于企业而言,在技术上的投入和创新的能力也将愈发重要。这也是当初不少人反对“互联网金融”这种提法,甚至把“宝”类产品、P2P网贷行业以及后来“一站式理财”平台的发展,都称为一种金融创新的重要原因。他们认为,过往不少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产品,都只是既有金融产品的互联网化,创新不足。

不管“标签”为何,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确实看到了新金融领域发生的一些变化。以大数据风控、机器人理财、区块链应用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业态在中国起步发展,而那些单纯复制商业模式、缺少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加速被淘汰。

一言以蔽之,互联网金融企业要转型金融科技,不只是改改名字那么简单,否则就是沽名钓誉的假金融科技公司,而那些没有科技内核支撑的金融科技“壳公司”,终将被新一轮互联网科技革命浪潮拍死在沙滩上,喧嚣过后留下一地鸡毛。

●中国金融科技加速布局欧洲

从欧洲市场来看,目前支付宝支付仅仅作为购物退税时的工具之一,并没有看到在商店、商场等消费市场被广泛应用。

虽然中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领先于世界,但客观地说在金融业务智能化、云端化,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发展上,在全球并没有领先,当然由于有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也没有落后太多。

中国金融科技进入欧洲市场就基本谈不上。现阶段,金融科技领域基本被美国、欧洲与日本的大金融公司与科技公司占领。特别是在智能投顾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上,中国已经明显落后。美国金融科技已经从研究阶段进入实际运用环节,日本紧随美国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之后,正加速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于股市、保险、理财、资管等市场分析。美国一些企业正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全球结算网络与平台的使用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中百度正在依托人工智能的强大技术基础,宣布进入金融科技领域。中国工商银行等宣布进入金融科技领域,开始研发区块链技术。但要真正看到明显效果、进入实战阶段,还需一定的时间。

不过,中国新闻网2017年4月19日报道说,近日,国际商业结算控股有限公司(IBS)公告称,在欧洲获得电子货币机构许可证,可面向全欧洲国家提供电子货币发行、兑换以及支付服务,完成其在欧洲布局重要的一环。这是中国金融科技公司首次在欧洲境内获得此许可证,意味着中国金融科技逐步实现体系化布局,引领全球步伐进一步加快。

2017年3月29日,IBS全资子公司UAB“IBS Lithuania”获得欧盟颁发的EMI许可证,该证书全称为电子货币机构许可证。该许可证在欧盟范围内通行,无限期有效。

据了解,IBS可依据EMI许可证向所有欧盟国家提供支付和电子货币发行相关的服务,如外汇兑换、基金保管活动、数据积累和存储等;有权管理支付系统以及从事其他电子货币相关活动;向企业和个人直接提供包括支付、汇兑、存款、发行支付卡等金融支付服务,并以此形成金融服务体系。

其特点在于,基于IBS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的全球清算网络,并采用最适合跨境贸易体系的扁平化架构,只有清算银行、商业银行(以及第三方机构)两层,可以极大地缩短清算路径、促进清算效率、提升信息处理的安全性。

IBS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全球清算网络,这是金融科技真正的核心技术,一般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只能归结于互联网金融领域。国内金融领域可能对IBS这个机构不是十分了解,网络上相关信息也不多。这家公司如果要真正研发区块链技术,大力度开发数字货币,并且获得欧洲电子货币机构许可证的话,无疑是很有远见的,也堪称走在了全球企业开发金融科技的前列,是中国金融领域一件大事情,着实可贺!

整个欧洲在电子商务、物流快递、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相对中国来说确实是落后了,但同时也说明市场潜力非常大。中国企业包括科技企业、金融企业占领欧洲市场绝对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衷心希望中国企业迅速觉醒并行动起来,大踏步进入欧洲乃至东南亚、非洲、南美洲市场。

IBS此前曾联合泰国第三大银行泰华农民银行开发区块链平台系统,进行泰铢和人民币转账结算,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良性发展。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游客全球购买力的提升,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纷纷前往欧美“开疆拓土”,并在不同场景和路径下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大有逆袭之势。

2016年8月,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同全球支付领军企业银捷尼科公司达成合作,正式登陆欧洲。英国媒体2017年4月又报道,微信支付不久将正式进入英国,英国将成为继意大利之后第二个开展微信支付业务的欧洲国家。不过,这些金融科技公司的业务仅限于支付,更多的金融业务尤其是借贷等核心业务,只能看见几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身影。

IBS依靠具有庞大国际贸易大数据基础的亿赞普集团,在布局欧洲金融核心业务同时,加速建设下一代分布式全球清算网络,并且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清算支付行业中的应用。作为中国金融科技公司首次在欧洲获得电子货币机构许可证,或可成为中国金融科技从磕磕绊绊到发展成熟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在规范程度和风险控制方面获得了欧美的认可,这有利于今后产品和服务的体系化。

星展银行和安永会计师事务2017年4月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已从全球“FinTech中心”争夺战中脱颖而出。分析认为,接下来将有更多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迈出海外布局的步伐,引领全球金融潮流。当然,这或是溢美之词,也许有言过其实的成分,最终还要看实际效果、落地情况。

●金融科技比拼的不是速度

在经历了2016年的锤炼之后,以金融科技为主导的互联网金融升级版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发展时期。2016年年底,国内首个由企业发起的“金融科技”学院——百度金融学院成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先对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发展做一个回顾,看看金融科技在未来将有怎样的作为。

1998年马化腾创办了腾讯,1999年腾讯开发出OICQ(即腾讯QQ)后,注册人数疯长,2000年腾讯即开始盈利;2000年,百度创立于北京中关村,仅仅5年时间,百度就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近年来,互联网企业更是遍地开花,比如2010年小米公司成立,短短3年时间小米的估值就达到100亿美元。互联网企业发展速度之快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与互联网企业不同的是,中国金融企业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1927—1952年中国新金融体制开始建立,1987—2000年中国经济转轨,金融业经历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金融业才开始腾飞。中国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经过30余年的发展,到2015年,总资产达到222098亿元,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四大天王”之首。

许多专家没有预测到的是,在若干年之后,互联网竟然与金融扯上了关系,一夜之间成为未来金融业发展的方向。不过,从经济金融专业的角度看待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也属于极为正常的情况。经济决定金融,有什么样的经济就会随之诞生什么样的金融,经济与金融如影随形,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多带有金融企业的属性,而非简单的互联网思维。金融企业的发展需要厚积薄发,前期不断积累之后才会爆发出应有的实力和潜力,互联网金融企业同样如此。

从阿里系(现在的蚂蚁金服)互联网金融业态看,支付宝成立之初是担保性质的,是为了给买卖双方提供第三方担保以促进电商平台的壮大,谁也没想到衍生出后来的金融属性。2013年余额宝的诞生,是基于支付宝上沉淀的资金过多,客户有了理财需求才顺势而为的。后来成立的浙江网商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等都是在互联网经济有了积累,大数据逐步完善,用户基础逐步形成之后才产生的。

百度金融目前开始覆盖理财、信贷、支付等业务,并逐步实现团队人才的升级,搭建起“互金最强天团”,同时一步一步明确要做真正意义的金融科技公司的路线。这些举措也都是基于百度人工智能大战略的推进和技术基因的注入,百度金融正在用发展金融企业的思维做前期的积累和准备,先搭班子后唱戏,从前文总结的历史看来,这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必不可少的气质和思维。

放眼世界,欧美银行的发展大多有100多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当然,传统银行包括欧美银行的发展史是互联网金融不可比的,但是从发展规律来看,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比拼的并不是时间。

全球最大的几个银行里,按照2014年与2015年排名,成立于1784年的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一直发展很好,是世界第三大银行。不过,还是被后来居上的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Co)超越。摩根大通比美国银行晚成立了整整15年,到1799年才成立。当然,摩根大通银行主要是通过收购、并购、重组其他金融机构超越美国银行的,但是在创新和机制上,摩根大通是有过人之处的。这或许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弯道超车”吧。

中国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均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当时,称四大专业银行。到了20世纪90年代转变为商业银行后,体制机制带来的问题使其虽然资产规模庞大,但是利润增长率、回报率都远远不及后来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原因就在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包袱小,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特别是在接受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事物上反应非常迅速。

成立早,不一定就能发展快、发展好;成立晚也不一定会发展慢,发展不好。要想发展得既快又好,关键在于抓住时代的风口,在于具有市场化高效配置资源的机制体制。

传统金融尚且如此,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就更加具有跳跃性。成立早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许很快会成为传统。因为比互联网金融晚出现的金融科技,在最发达的欧美国家已经异军突起,使得只在消费、理财、支付领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呈落伍之势。在这个时代,是不能用成立时间早晚来衡量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与状况的。

中国的这些互联网巨头们,谁能在金融科技阶段勇敢地站出来,做时代的领路人呢?

目前在国内将目标锁定在金融科技上的典型互联网金融代表就是百度金融。如果说互联网金融1.0时代是蚂蚁金服引领潮头的,那么未来的金融科技或许将是百度金融的时代,就看百度金融能否把握住。

百度金融成立一周年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金融科技才是未来的方向。在百度金融学院开学仪式上,百度公司高级副总裁朱光谈到,百度在搜索、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金融科技的核心是人工智能要发展到一定程度,科技含量、技术创新能力要异常强大。在中国互联网巨头中百度是最早研发人工智能的,并将人工智能应用到金融领域。也就是说,百度直接进入了互联网金融2.0时代,即金融科技时代,已经在与欧美金融科技一争高下。百度在人工智能上投入巨资,给金融科技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以来百度研发投入过百亿元。百度大脑语音识别准确率达97%;在国际权威的FDDB、LFW等人脸识别检测评测中,百度人脸识别技术均排名第一,人脸识别准确率99.7%。

可以看到,百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优势将能够帮助百度构筑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护城河,并在金融过程管理、风险管理、客户个性化服务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目前虽然许多公司都开始攀上金融科技的高枝,打算弃互联网金融而去,但是,概念化炒作的多,拉大旗作虎皮的多,真抓实干的少。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的新金融、金融科技与企业的科技实力联系密切,这是智能互联网思维下的金融科技区别于传统金融的标志,也是未来很长时间的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不是什么企业都能做

经济学家向松祚先生就中国金融的一席话引起较大反响。他认为,今天的中国每个人都想搞金融,这是非常荒谬且不可持续的,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几乎没有不想搞金融的,这是非常奇特的现象。

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对中国旧有落后的金融体制带来了较大冲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弱势经济体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金融科技绝对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方向,对中国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必须给予充分肯定。但是,这不等于目前的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不存在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向松祚所言的,出现一个全民、全社会办金融的现象,这种一哄而上的乱象最终必将导致局部的行业性金融风险。不仅如此,整个经济如果过度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发展乃至对整个宏观经济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金融科技。真正的金融科技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的海量数据,在金融的本质——信用的获取上更加高效、全面,从而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降低交易风险。当然,互联网金融还包括在支付手段上依赖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平台,使得金融结算支付方式出现大变革。

这就离不开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基础平台,电子商务、社交互联网、搜索引擎等金融科技平台上的数据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积累到一定时候,自然而然就对金融有了必然的需求,这个时候互联网金融的诞生就顺理成章了。阿里巴巴系的互联网金融就是这样逐步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诞生的,支付宝、支付宝钱包、原先的阿里小贷、网商银行以及一系列理财公司和产品等都是如此。

对于目前P2P如火如荼又乱象丛生的现实,笔者认为,目前的大多数网贷企业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而是民间借贷包括高利贷搬到网上而已,其背后基本没有大数据,更谈不上云计算。一些企业一窝蜂开展网贷业务,甚至一些人简单弄个网络就开始做P2P业务,这其实就是穿着互联网金融的马甲而已。

所有互联网企业都涉猎金融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一定要明白金融绝对不是那么好做的,要慎重涉猎金融业务;另一方面,对于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新事物,监管上在包容、宽容、鼓励创新的基础上,应该及时给予风险警示,尽快出台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监管办法。既要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大浪淘沙式机制使其自动退出,又要通过强化监管勒令其退出市场。

●全球最大5家公司排位更替的启示

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全球市值最大的5家公司格局发生巨大变化。10年前,全球市值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埃克森美孚(石油业)、通用(制造业)、微软(软件业)、花旗集团(金融业)、美国银行(金融业);而10年后,排名前五的分别是Apple(苹果)、Google(谷歌)、Microsoft(微软)、Amazon(亚马逊)、Facebook(脸书),合称“FAMGA”,全部属于信息技术(IT)行业。

这5家IT巨头在众多行业中所占的市场份额惊人,涉及的业务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谷歌在美国搜索广告市场占有88%的份额,Facebook(包括其子公司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拥有全美移动社交流量77%的份额,而亚马逊在美国电子书市场上的份额达74%。

当然,中国在世界这一轮新经济、新金融的机会中没有落伍。以“BAT”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垄断格局也日益显著,截至2017年9月底,腾讯、阿里巴巴位列中国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前两位,腾讯市值高达3816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为4397亿美元,排名第三的科技巨头百度的市值也达到859亿美元。

一些专家与媒体认为,19世纪末的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已过去100多年,如今,科技巨头崛起,让全球再次进入垄断时期。他们试图从垄断角度来解释这一位置转换与调整,目的在于防止出现经济学上认为的技术与规模垄断市场的行为。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但笔者认为,反垄断不能以牺牲科技进步为代价,否则就是因噎废食。

只要有一个适应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只要具备让思想自由驰骋的环境,创新就永无止境,谁想持久垄断市场几乎都是不可能的。微软曾经多么不可一世,几乎垄断了操作系统与浏览器的全球市场,而如今又怎么样?柯达胶卷、诺基亚手机、摩托罗拉手机等都各领风骚好多年,但最后都被创新军打败。

就是如今的苹果公司,也没有以前那么光芒万丈了。不是苹果公司不优秀,也不是创新能力不强,而是更强的企业正在崛起,比如中国的华为等。

笔者更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与分析世界市值最大的前5名公司换位次的问题。前10年的五强:埃克森美孚、通用、微软、花旗集团、美国银行,除了微软以外,都是传统产业,包括石油业、制造业、传统金融业。从不远的未来来看,这些行业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其历史使命了,更确切地说新的产业即新经济、新金融浪潮已经扑面而来,对其带来较大的冲击,甚至是颠覆。

整个世界正在快速转变。促成这项转变的是一张“网”,即互联网。互联网把世界变成地球村,移动互联网把世界变成“手掌心”。随之带来的变化是,整个社会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金融生态、文化生态都在发生大转移、大转变。就拿笔者最熟知的金融行业来说,2015年与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先生在其办公室的座谈至今记忆犹新。

王坚先生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着重阐述了两个观点:一是两者不是一个东西,二是两者不存在竞争。他说,互联网金融是飞机、高铁,而是传统金融是拖拉机,所以二者不同。二者不存在竞争主要是指,二者服务的客户群体不一样。互联网金融主要服务互联网上的客户,而传统金融主要服务线下柜台客户。二者的客户没有交集,怎么会存在竞争呢?

全球最大市值前5名公司位置调换,传统行业被清一色的高科技公司完全取代,是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大调整、产业核心大转移的结果,同时这也预示着所有资本的投资方向与转移目标的重点。

笔者一再强调,无论你是投资于资本的一、二级市场,还是投资于实业,都应该从全球市值最高的5家公司都被高科技公司占领这点上悟到一些东西。无疑,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科技金融等领域,未来投资前景广阔,不瞄准这些领域将会错过历史性机遇。

第三节 价值互联网时代来临

什么是价值互联网?英国学者克里斯·斯金纳(Chris Skinner)在其著作《FinTech,金融科技时代的来临》中给出的定义是:价值互联网是互联网价值(数字货币或商品)基于区块链协议,形成价值互联链,实现互联网价值的真实体现与透明转移。通俗来讲,所谓“价值互联网”就是通过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价值(商品、服务、货币等)在买卖双方之间点对点的转移,从而省去了中间环节,提升了效率,降低了价值交换成本。

在旧有体制下,在商品及服务的转移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价值交换体系不是点对点的。比如,我们有银行、交易对手方银行,以及银联等基础设施。随后,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有了网银、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以满足人们对效率的需求。虽然相比以往效率提升了不少,但仍然绕不开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中间环节。

在这种机制下,完成一笔交易需要一长串链条的支持,包括付款银行、收款银行、POS机、手机、支付宝或微信软件等等。如此一来成本就会很高,不仅是费用成本,还包括时间成本。这显然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价值交换需求,而且也无助于全球化的价值交换。于是,开源网创造出了比特币(BitCoin)。加密货币(比特币便是其中之一)为价值互联网提供了基本条件。

当然,价值互联网并不仅限于买卖有形和数字商品及服务,它更关乎创造并共享理念、思想和乐趣等。价值互联网可用“点赞”“分享”“收藏”和“浏览量”等关键词来表示。举个例子,每天我的博客浏览量可达1000人次左右,而我在新浪微博上拥有超过241万粉丝。这意味着我拥有一种价值、一种存在感,能发挥某种影响力。因此,一些公司希望在我的博客上打广告。

在价值互联网上,Papi酱、mc天佑可以一夜走红,成为吸金无数的大“明星”,就是因为,当今社会的每个人都具有发言权,都可能成为一个平台,成为一个草根明星。在价值互联网中,所有人都可以创造价值,不仅通过数字商品及服务,也可通过数字思想及理念。当然,价值互联网并不仅限于买卖商品和共享理念,它的外延已经延伸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之,价值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新生代,目前正在构建中。它已被金融科技类投资所证明,适合重新设计互联网时代的交换价值。它会促使我们在将货币等实物数字化的同时,反思如何通过网络处理买卖业务的结构。凭借价值互联网及廉价的移动技术,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价值生态系统中的一分子。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因为它意味着:只需通过分享与关注,人们便可以轻易地成为商人;人们表达想法和观点的途径更为便捷与多样,个人有更多的机会成为传媒明星或广告平台;人们也可以更方便地将自己制造甚至思考的东西变成金钱。

●价值互联网的两大技术土壤

价值互联网,顾名思义,首先,它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可以打破一切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移动互联网;其次,要绕开传统中间环节,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交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加密货币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数字货币为价值互联网提供了最理想的价值存储手段。

我们生活在一个移动互联网化的时代。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 A)2017年3月发布的报告称,到2017年年中,全球手机用户人数估计将突破50亿。到2020年,这一数据将增至57亿。

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人2016年使用智能手机的平均时长比2015年同期增加了35%,平均每天使用时长达到5小时40分钟。中国有近7亿移动用户,平均每天使用各种手机应用的时间达到1.5小时,大学生等年轻人每天的使用时间在5小时以上。最值得关注的是,使用手机玩游戏的时间大大下降,利用手机进行工作、服务、生活等活动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不久的将来,手掌上、口袋里的一部小小手机将会完成更多的经济、商业、金融等服务与交易。

随着几乎所有国家的绝大部分人都开始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迎来了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打破了网络通信的时间束缚和地域限制,让“anytime, anywhere(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成为可能。

在用户人数不断增多的同时,网络效应也会推动商品及服务价值的上涨,它使我们走向了网络经济。网络经济利用网络效应开创了贸易和商业,而这也是如今我们将移动社交视作一个重要的市场的原因。

同时,我们生活在一个从有形代币向数字货币过渡的时代。

以前,我们生活在一个通过有形代币进行有形价值交换的世界。有形价值代币就是银行卡和钞票,而有形价值交易场所就是商场、超市和零售店等,价值储藏手段则是银行。

后来,互联网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游戏规则,我们的价值代币从有形走向了无形化和数字化:就虚拟数字货币而言,有“魔兽世界”的金币和腾讯的Q币;就积分代币而言,包括航空里程积分、零售店积分卡等;就预付费价值代币而言,有诸如移动通信商的通话时间等;就加密货币而言,有比特币等。

有了移动互联网和数字货币,人们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全天候的价值交换。

●价值互联网,由金融科技实现

近两年来,金融科技成为一个热词,这背后离不开价值互联网的推动。如前文所述,价值互联网是以两项技术为基础的:手机——让每个人能够实时交换价值;数字货币——提供了一种用作交换的价值存储手段。正是由于这些技术的兴起,金融科技公司才会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金融科技是一个整合了金融和技术的新市场。这一市场是传统金融过程(流动资金、供应链、支付过程、储蓄账户、保险账户)的合成,但它用新的技术手段代替了那些传统的机制。

换句话说,“金融科技”这一术语描述了一个新的行业。比如,当提到零售商时,我们可能会想到亚马逊。那么,亚马逊到底是一家零售商还是电商公司?还是两者兼备?我认为它是一家数字服务供应商,也就是说,它是全新市场里的一个“新物种”。

金融科技是数字金融中新出现的一个市场,假以时日,它将替代传统金融的很多领域。这是因为价值互联网正在建立,而价值互联网会代替旧世界里处理实体货币的实体银行。以往,银行通过属地化的支行网络来处理文件的实体分送,而价值互联网则通过全球化的网络来处理数据的数字分送。数字网络代替了实体网络,互联网科技代替了旧世界的金融秩序,或使之脱媒化,互联网科技和金融的融合正在创建一个以技术为基础的新金融时代,即金融科技时代。金融科技用一个可以使用网络协议的数字核心建立起一个新的金融世界,它和数字银行牵手,一起成为金融和银行业的新定义。

所以,价值互联网是一个新市场,金融科技是21世纪的新金融,是银行业的新形式,未来将接管现行的金融市场。

第四节 区块链技术彻底颠覆金融市场

比特币自2008年被一名不明身份而自称为“中本聪”的加密爱好者创建以来,在全球拥有成千上万的拥趸,特别是很多IT技术人员和金融从业人员。他们认为金融将进入加密货币时代,加密货币技术将彻底颠覆金融市场。

提到比特币或加密货币,就一定绕不开它的底层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区块链技术起源于比特币,是比特币网络参与者们集体维护的一个总账本。每一个区块网络的参与者都是一个节点(node),所有的节点都保存了一套完整的账簿(ledger),账簿中记录了所有的历史账户信息,任何一个节点每发起一个交易行为都需要将交易行为信息传递到区块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中,保证保存于所有节点上的账簿都能准确地更新并验证这一笔交易行为。

关于区块链的原理,知乎上一位名为“Mu Tian”的网友举了一个通俗的例子。

想象一个封闭岛国的房地产市场,只允许岛民购买和出售岛上房屋;所有交易记录都由岛国唯一的地产中介进行打印和保存(因为其他人没有打印机)。每座房子的产权交易记录都是一条信息链,房子过往的每一次交易信息按照时间顺序形成了一个链条。假如每份记录都被锁在一个独立的信箱里,只有房屋所有人拥有钥匙;新的交易记录可以被塞进信箱里,成为信息链的最新一环,但是一旦塞进信箱里,记录就不可以再被取出丢弃,或者被修改。此时,所有这些信箱合起来就是一个非数字化的区块链——信息加密,每个秘钥持有人仅可以看到或者授权他人看到自己房屋的交易信息;而每次给房屋添加交易信息都是永久不可逆的过程。这些信息不会丢失,不能修改。

再想象一下,如果岛上并没有中介,而是每家各有一个打印机和一面对应岛上所有房产的信箱墙,各家人依然只可以打开自家墙上跟自己房产有关的信箱。如果每次有一座房子被交易,交易人要跑遍岛上所有人家,给对应的信箱里添一页记录。那这时候,即使有几家发生了火灾,丢掉了交易记录,或者有人偷偷把自己家信箱里的记录撤换掉,整体交易记录也不会出现偏差——居民只要在每次交易之前拿出每个人那里保存的交易记录副本,根据多数原则确定统一的交易历史,并纠正错误的副本,就可以在无监督的情况下运行区块链。这也就是常常被与区块链混为一谈的另一技术:分布式账本(distributed ledger)。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核心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存储、信息高度透明、不易被篡改等特点。区块链通过去中心化的形式实现了整个网络内的自证明功能,而不是传统形式下由中心化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统一的账簿更新和验证。因此,区块链技术是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

据“中本聪”2008年发表的论文,区块链“完全是P2P的新电子现金系统,不涉及被信任的第三方”。为了实现“中本聪”这样去中心化的系统的梦想,比特币必须避免任何对第三方的依赖,如传统支付系统背后的银行。高盛分析师Robert D.Boroujerdi认为,这种去中心化基于密码学的解决方案去除了中间人,具有重新定义交易和多行业后勤办公的潜力。

关于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关系,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区块链是一个非集中的、分散式的电子分类账,追踪记录谁拥有多少比特币,由世界各地所有的比特币用户共同维护。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类比,假如区块链是一个实物账本,一个区块就相当于账本中的一页,区块中承载的信息,就是这一页上记载的交易内容,而比特币就是在这个账本上使用的记账单位。

区块链是如何运作的呢?华尔街见闻专栏作家张美在撰文中阐释,区块链是一群分散的客户端节点,这些节点通过解决一个计算难题,来获得记账的权利;任何区块链网络上的节点,都可以观察到整个总账;区块链数据由每个节点共同维护,每个参与维护节点都能复制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拷贝。参与处理区块的客户端可赚取一定量新增发的比特币,以及用户支付的用于加速交易处理的交易手续费。但为了得到新产生的比特币,参与处理区块的用户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计算力,这一过程被称为“挖矿”。任何人都可以在专门的硬件上运行软件而成为比特币“矿工”,他们在世界各国进行操作,没有人可以对网络具有控制权。

与比特币的饱受争议相比,区块链技术显然在更大程度上被接受和青睐。高盛集团表示,区块链技术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支付体系,它可用于包括发行证券、智能合同等大量事物中,比传统交易体系更迅速,成本也更低。专注于科技创业公司融资服务的美国纳斯达克认为,区块链技术对于管理传统证券而言将是一种数字革命,希望能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股票市场之中。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AG)的首席投资官Oliver Bussmann曾表示,区块链将是金融领域里最大的颠覆性力量,这意味着它的成功可能会对银行和贸易公司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区块链要将人类带回“高级原始社会”

我们可能正面临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始于一种新的、边缘的互联网经济。世界经济论坛(即达沃斯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说,自蒸汽机、电和计算机发明以来,人们又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革命,而区块链技术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区块链作为下一代的可信互联网,未来将让整个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生态、产业链彻底做一次变革创新。马云曾经说过:“在很多人还没搞清楚什么是PC互联网时,移动互联网就来了,在我们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又来了。”现在,我们是否可以在后面加上一句:“在人们还没搞清楚大数据是什么的时候,区块链又来了。”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和比特币是相伴相生的关系。区块链自动化可以降低支付成本并缩短处理时间,去中心化、开放的特点则有助于平台内创新,提高安全性。金融机构例如高盛、花旗、纳斯达克等都在积极探索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同时大力布局从事金融交易清算业务的区块链技术公司。

《华尔街日报》将区块链技术誉为“500年以来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创新”。威廉·吉布森曾说过:“未来已经发生,只是尚未流行。”相信区块链技术能够引领未来5~10年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我们已隐约听见不远的未来区块链技术革命发出的呐喊声。

我们经常说,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比特币等电子货币是金融科技的主要分支与表现。如果说人工智能机器人将要颠覆传统银行几乎所有业务的话,那么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货币将对传统央行货币体系带来巨大冲击,这将是世界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件革命性颠覆大事件。

这不,就在我们谈论区块技术时,区块链技术已经在石油交易上开始使用了。2017年3月下旬,托克(Trafigura)商贸公司和法国外贸(Natixis)银行正在寻找更廉价的方式简化贸易流程,它们共同测试区块链在美国石油市场贸易上的应用,这表明数字技术可能改变原油交易。从2016年11月以来,Trafigura公司和Natixis银行一直在利用得克萨斯州的原油贸易渠道模拟区块链运行,该技术可以省去石油贸易中诸如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发合同、信用证,以及检查等烦琐的文书工作。

法国Natixis银行纽约市全球能源与商品主管Arnaud Stevens表示:“使用区块链的目的就是为了整合工作流程。而且,区块链还可以削减石油贸易中的时间成本。”

此次尝试是区块链在美国石油市场的首次尝试。2017年1月,瑞士Mercuria能源集团首席执行官Marco Dunand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透露,该集团此前已经使用区块链技术将非洲的原油出售给中国。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区块链自动化可以降低支付成本并缩短处理时间,去中心化、开放的特点则有助于平台内创新,提高安全性。这是将区块链技术在石油交易上使用的直接目的。Trafigura公司首席财务官Christophe Salmon表示:“主要石油贸易商和炼油厂应该广泛应用区块链技术,我们期待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区块链潜在的商业利益。”

另一家主要商品贸易商的负责人表示:“银行以分布式账本数据库的形式(如区块链)提供的贸易融资既能大幅降低成本,又能提高安全性。”

Trafigura公司和Natixis银行关于区块链在石油交易上的测试由IBM公司主导。区块链技术公司副总裁James Wallis坦言:“该测试其实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Stevens先生还表示:“必须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贸易网络,以便区块链能够更好地融入原油市场。目前,Natixis银行已经与石油贸易商及其他商业银行就如何使用区块链的问题展开讨论。”

这些去中心化、透明、公开、可监督、可追踪等特点,已经使得传统主权货币被边缘化了。这背后的巨大意义正如互联网领域最知名的“预言家”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指出的,未来世界的趋势是去中心化的。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就是对市场去中心化本质的一个很好的概括。点与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佳模式也应该是直接沟通,无论从哪个方面切入,去中心化的市场本质都是无可辩驳的。

人类经过几千年复杂纷繁的演绎进化后确实已经“太累”了。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工业4.0技术、数字革命,或将把人类拉回到交易关系简单的“高级原始社会”,这或是数字革命带给我们最大的变化与革命性、颠覆性。

未来世界的趋势是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或是实现去中心化的创新性技术,去中心化率先从金融科技起航了!

●区块链创新引爆华尔街

因看好区块链颠覆性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前景,华尔街大佬们纷纷投身于这项技术革命:高盛联手其他投资公司向比特币公司Circle注资5000万美元;分布式账本初创公司R3CEV已经与20多家银行达成合作,正在开发区块链技术架构等;就连美国三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纳斯达克也在测试区块链技术。

2015年5月,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纳斯达克‐OMX集团(Nasdaq OMX Group Inc)正在测试区块链技术,该技术有机会颠覆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变为与比特币类似的交易方式。如果该技术取得成功,纳斯达克‐OMX集团希望将其运用到股票市场,这或将改变全球资本市场格局。

稍早之前,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投资比特币交易平台Coinbase,高盛集团则投资比特币消费者服务公司Circle,而大型贸易公司DRW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则表示,其旗下的子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加密货币交易。

同时,和纳斯达克类似,由前摩根大通高管Blythe Masters领衔的Digital Asset Holdings公司也在开发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证券和资金转移系统。

2015年12月,被称作“华尔街女皇”的前摩根大通大宗商品全球主管Blythe Masters为其区块链创业公司数据资产控股公司(Digital Asset Holdings, DAH)融资,而她的一些华尔街老朋友排着队为她“开支票”。Blythe Masters曾是华尔街最有威望的女性。由于华尔街对投资Masters的新项目有很大的兴趣,DA H该轮融资超额认购,甚至一些投资者对DAH的慢进度显得非常不耐心。

据了解,摩根大通以750万美元主导投资融资,西班牙桑坦德银行(Spanish Bank Santander)投资300万美元,Blythe Masters在该银行担任非执行董事。其他潜在的投资者包括Markit、美国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和纳斯达克。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如此看好Blythe Masters的新项目。美国前财政部长、现Warburg Pincus主席Timothy Geithner就拒绝了加入DAH董事会的邀请。

●区块链进入“黄金时代”

黄金交易正迎来里程碑式技术革命,区块链技术可以让黄金支付的功能变得和刷卡一样简单。

欧洲清算银行有限公司(Euroclear)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黄金交易测试中取得重大进展,2017年4月12日已经正式宣布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平台测试,并且在2017年推出基于区块链的黄金交易产品。目前进展情况十分顺利。

我们先来看看传统的黄金交易是个什么情况。2015年,在欧洲伦敦黄金市场,现货黄金价格的制定需要通过每天两次的电话商议。其操作方式主观性非常强,与其他做市商价格机制的形成一样,它也需要各个做市商叫价后撮合形成一个所谓的市场价格。

一直到2015年,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市场伦敦黄金市场开始改为使用电子定价体系,希望可以引发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并解决困扰多年的交易不透明、效率低和人为操纵的问题。然而,目前现货黄金定价依然局限在“黄金屋”,每天制定两次定盘价,实物黄金以场外交易(OTC)为主,不透明和对账不清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这是近代黄金交易发展的巨大阻碍。

区块链技术怎么参与黄金价格交易与定价呢?区块链黄金交易平台是由Euroclear公司与区块链创业公司Paxos以及16家金融机构组成的团体共同开发而成的,参与试点的金融机构包括花旗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Scotiabank)和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

使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意味着黄金交易所有权可以被分成很多小份。交易所黄金的最小交易单位为0.001克。黄金的所有权及其所有交易过程都被记录在一个数字账本上,交易所把黄金放入“保管库”,为用户提供一张类似万事达卡(MasterCard)的支付卡,用户可以用这张卡进行支付,从而实现黄金小额支付。

传统黄金市场中资产所有权往往是不透明的,区块链科技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可追溯性与审计”,提供不被篡改的所有权记录,这就使得黄金所有权更加清晰透明,并为交易者和投资者提供更加流动的买卖市场。

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的黄金交易平台对市场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作用。投资者更加信任“数字化黄金”,通过区块链平台进行黄金交易可以有效消除交易双方对黄金定价制度和资产真实性的质疑,从而扩大黄金市场交易深度,提高交易量。

不仅如此,新技术将推动新型证券组合的出现。投资者将不再只是依附于“纸黄金”(paper gold)和“黄金储备银行”(gold reserve bank)等仅部分基于真实资产的衍生产品交易平台,而是通过供应黄金的区块链产品手握坚实的盾牌。

市场需求的旺盛和选择范围的扩大将进一步提高流动性,反过来又会增加流通量。这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可以增强黄金作为抵押品和交易手段的功能。“有效性越高,价值就越大。”

过去,由于比特币的基础技术是基于区块链的,人们对区块链技术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数字货币上。不过,通过对区块链技术的深入研究使得我们豁然开朗,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上仅仅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到所有或者说颠覆所有中心化或称中介化的领域与行业,包括货币、银行、证券、交易所、房产登记机构、各类经济金融监管部门等。因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一大特征就是去中心化,这就意味着一切存在中心化的东西都将被淘汰出局,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颠覆性革命事件。

作为区块链技术第二大特征的信用证明与背书作用也将彻底改变全球经济金融中最大的难题——挖掘与获取经济金融交易主体的信用问题。这不仅使传统的信用机构、获取方式被颠覆,就是大数据、云计算征信、挖掘信用的最新手段也将面临挑战。

区块链技术的透明度、透明性是无与伦比的。区块链上每一个区块都有两把钥匙,一把公钥匙,一把私密钥匙。公钥匙可以打开所有区块,每个区块内的经济金融信息都是透明的,而私密钥匙只能用于交易。这两把钥匙的配备既保持了透明,又确保了财产所有权、交易权等。

这就意味着从理论上说,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到一切经济金融交易之中。可以这样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产生,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脑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出现,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将是区块链技术的诞生。

一个看似拗口的区块链技术,在未来二三十年里将产生重要的、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大变革。

●从“去中心化”趋势看金融科技

银监会首次点名批评现金贷,意味着消费金融这个短期迅速膨胀的市场所埋藏的种种隐患,已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2017年4月10日,银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称,近日已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银监会首次点名现金贷,强调要做好清理整顿工作——“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从事高利贷及暴力催收活动。”

现金贷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并不奇怪,进行监管也是非常必要的。其引发的一些深层次思考,包括监管部门在内的相关主体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以来,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为核心基础的新金融发展形势一发不可收。尽管中国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专项整治,但是,稍加观察就会发现金融市场又衍生出许多新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又冒出许多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学生贷、现金贷、微利贷,以及数不清的网络投资贷款融资平台等。同时,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金融科技又迅速发展,而且覆盖领域更广,影响更深远。

深度观察可以发现,我们必须从更高层次、更深层面、更开阔视野来看待新金融。一个基本结论是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不仅会颠覆传统金融,而且会颠覆传统监管手段。原因在于,全球去中心化是大势所趋,而传统金融都是中心化的。

谈到全球去中心化趋势,不能不说一个点对点技术的概念。点对点技术(peer‐to‐peer,简称P2P)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它依赖的是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聚集依赖于较少的几台服务器。P2P网络通常通过点对点(Ad Hoc)连接模式来连接节点。这类网络可以用于多种用途,比如我们熟悉的P2P下载软件。P2P技术也被使用在类似VoIP等实时媒体业务的数据通信中。纯点对点网络没有客户端或服务器的概念,只有平等的同级节点,同时对网络上的其他节点充当客户端和服务器。这种网络设计模型不同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中通信通常来往于一个中央服务器。

点对点技术是大势所趋,这种不依靠中央服务器的技术模式将是一种颠覆性的革命。从金融上观察,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就是去中心化的,也是对依赖中心化货币金融的大颠覆。

以淘宝购物为例,整个交易的过程除了买家和卖家之间,还包含第三方支付宝。这个第三方,就是每天大量交易和支付的中心。实际上,所谓“去中心化”就是“去中介化”,在交易中省去支付宝这一中介。问题是,现实中庞大的代理中心通常又是信息的权威节点,比如支付宝的设计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买卖双方的欺诈行为。那么,“去中心化”如何确保信息的可信度和准确性呢?这正是区块链技术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009年,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化名)发表了第一个比特币规范及其概念证明。此后,在众多开发人员的共同推动下,比特币的影响力迅速上升。比特币是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对等支付手段,它所实现的就是点对点的直接交互,无须中央管理结构或中间人,这一特点使得高效率、大规模、无中心化代理的信息交互方式成为现实,它所利用的就是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它按时间顺序将数据块连接起来,每个数据块包含了多次交易有效确认的信息,密码学的设计又确保了账本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一旦记录下来,在一个区块中的信息将不可逆。由于区块链的信息为整个系统所共有,由多方共同维护,有一个“统一共识”机制保障,因此,互相不了解的陌生人之间,可以借助这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背书信任关系,完成端到端的记录、数据传输、认证以及合同执行,这种自主管理也就不需要一个中心化的代理机构。

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支撑的比特币首先威胁的是全球央行中心化的主权货币发行。目前模式下,央行本身是最大的结算机构。整个金融体系的结算,包括货币发行都掌握在央行手中,所以区块链未来可能颠覆央行的地位。

原来整个金融结算体系就像一个大的服务器,所有下载的东西都存在于大的服务器里面,且每笔交易都要去跑一遍大服务器,所以大服务器的负载特别高。因此,央行结算体系是T+1,即每天晚上12点做结算,全国最起码有几千亿的货币量都需要在晚上一个小时之内结算完,第二天才能告诉你账上多了多少钱,少了多少钱,这就是非常中心化的结构。

区块链出现后,就没有必要去一个中心机构完成结算,反正你的电脑上也会保留这个结算信息,把结算信息保留在这几个电脑里就可以了。比如说几百个、几千个电脑能验证这笔交易就可以了,再也没有中心化的机构了。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可能会彻底颠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目前,跨境贸易结算大多使用的是美元,随着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结算不断普及,美元的国际结算地位将受冲击。

我们进一步分析,从传统上来讲,金融就是一个媒介服务。原来历史上都是一些大的中心化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满足大家的金融需求。比如说,你有钱的时候需要理财来获得收益,没钱的时候需要借钱,这是大的金融需求。此外,还有买股票获得收益的需求和获得保障的需求——保险。以前,这些金融需求都是大机构来满足你,包括大银行和大保险公司。

但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可以不需要这么一个庞大的中心机构来提供这种服务了,这和整个互联网发展趋势非常一致。金融机构最基础的角色就是作为资金融入方与融出方之间的媒介,为双方搭建了一个平台,它最看重两件事:一是效率;二是安全,即降低坏账风险。

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撇开网络技术层面来看,全球去中心化趋势无处不在。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移动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手掌心。这为全球去中心化、点对点直接交易奠定了基础。在网络上,随便搞一个社区,搞一个朋友圈,拉一个群,创建一个空间等就可以将全球人弄到一起直接一对一、点对点地交流,省去了多少中间环节或者中心中介呢?在这些平台上可以从事文化、经济、金融、教育等绝大部分的人类日常活动。虽然这不是网络技术意义上的真正去中心化,但是表现形式上却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这确实是一场革命性、颠覆性的变革,不仅限于金融领域。

从监管角度来看,面对点对点的去中心化趋势,传统的监管思路、制度安排等都将彻底失效。这或许是互联网金融模式四处冒出,监管部门救火般地监管也无法有效扑灭的原因。面对点对点去中心化趋势,金融监管要根据这个趋势进行新思路、新制度的安排建设。

●传统金融业对区块链必须有足够认识

2017年4月中旬,普华永道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金融从业人员尚未对金融科技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运用已经较为广泛的区块链技术中,有30%的受访者表示完全不知道区块链技术,有40%的受访者仅在新闻中读到过区块链技术,这说明金融科技的普及程度仍然较低。

以余额宝诞生为标志,中国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领先于潮头,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但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一些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的非法集资、投资诈骗活动时有发生,监管部门重掌出击,对其进行整治。

与此同时,欧美发达国家趁机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以人工智能投顾、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数字货币,各种人工智能金融服务包括人脸识别、指纹加密、智能语音等技术都开始运用到金融领域。

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世界大型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在智能投顾上从研发到生产,现在已经开始投入运用;区块链数字货币在日本、加拿大等地也开始进入了结算领域,美国已经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了石油市场交易之中。

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的发展上显然慢了一拍,从以上普华永道对银行员工的调查结果就可见一斑。目前在中国商业银行开展的区块链研究与使用都是浅层次、概念化的。

2017年1月初,邮政储蓄银行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托管系统,资产托管系统以区块链的共享账本、智能合约、隐私保护、共识机制四大机制为技术基础,选取了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投资顾问、审计方五种角色共同参与的资产托管业务场景,实现了托管业务的信息共享和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督。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解决方案实现了信息的多方实时共享,免去了重复信用校验的过程,将原有业务环节的时间缩短了60%~80%。

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在2016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对于区块链技术,我行的研发应用非常顺利,预计2017年将投入实际应用。我们完成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产品交易平台原型的系统建设,这个系统在传统交易模式基础之上,为客户提供点对点的金融资产转移和交易服务,预计不久就能够跟大家见面。”

光大银行已经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实际业务中,其科技创新实验室已经成功孵化出用于该行“母亲水窖”公益慈善项目的区块链公益捐款系统。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李璠总经理表示,金融科技时代,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科技创新带来新的变革力量,对慈善基金来源和使用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管,提升了公益捐款透明度,有助于推动慈善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将公众的爱心安全可靠地传递给慈善机构,提升了银行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

招商银行董事长李建红也在2016年业绩报告上透露,该行每年在IT上投入50亿元,已经领先同业,但仍要从2017年开始,将每年利润的1%投入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之中。

数字货币是金融科技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而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技术有可能重构金融行业底层架构,有降低信用风险、架构灵活、降低运作成本、实现共享金融等优势,可以广泛运用到点对点交易、登记、确权、智能管理等业务当中。

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来认识区块链技术。全球未来趋势是去中心化,而区块链是金融去中心化的核心技术,谁掌握谁就能拥有主动权。

为何说全球未来趋势是去中心化的呢?我们需要从全球互联网领域最受欢迎的“预言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的伟大预言谈起。凯文·凯利在1994年出版的《失控》一书中提到的很多未来技术,如WEB 2.0、比特币、P2P、社交媒体等,现在均一一实现。目前我们熟悉的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共享经济等概念,都能从《失控》一书中找到原型。

凯文·凯利认为,未来网络最好还是均匀分布,也就是说,网络的连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自由连接。这样当网络受到攻击时,基本不会遭受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这样的网络无法被击垮。但是以上是基于理想状态下的,就目前而言,互联网并不是那么发达,还不能让一个个体(小集体中心亦是)产生如此多的连接。其次,均匀分布的网络使得个体访问一个节点的路径增长,如果网络不够发达(比如现在),网络的响应就会很慢。

反向看来,网络如果集中在某些大节点上,只要保护好这些大节点,网络的稳定性就不会受太大影响。在个体看来,就是只要我上得去谷歌、百度,网络对我而言就没有瘫痪。

不过,去中心化的趋势会一直进行下去。网络会从目前的几百个大节点变成几百万个大节点,把每个小网络看作一个节点,节点之间的连接将四通八达。比如中国与美国这两个大网络之间的连接将不再是可以数得清的海底光缆,而是无数的链路,是计算不出来的拓扑,届时,网络监控将变得更加困难。

而区块链技术的一个特征就是点对点的去中心化。这个世界在不断地从科层制之中去中心化,我们已经见证了很多技术和商业领域去中心化的过程,我认为,这一趋势将会在未来20年中继续发生。

只要还有一些中心化的东西存在,我们就可以讨论如何将其去中心化。比如说银行业。银行一直是一个非常“中心化”的行业,于是我们可以来谈论一下,如何将金融服务去中心化,变成分享经济模式,同时又分享影响力。

对去中心化进程的一个回应是分享。分享是去中心化进程的动词表达,这是我们之所以有很多分享社区的原因。我们可以分享数据、进程、影响力、信息,去中心化的结果即分享行为的增加。过去的专家并不会分享金融信息,如果要研究人们现在开始分享的原因,我们就必须强调“分享”的特质和能力。

回到区块链技术支撑的数字货币上,去中心化的交易是一种技术的变革,用户可以凭借授权码在此平台上交易,这样就会发生个体与个体进行的交易、P2P贷款等行为,银行将不再存在。数字货币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电子货币,但它有很多不被认可的地方,比如发行主体问题、安全问题。即便如此,还是应该对它进行关注。实际上,中国央行正在研发官方版的数字货币,因为货币的去中心化也是未来的趋势。凯文·凯利认为,这个领域有很大潜力。

我们应该重视凯文·凯利这类预言家的预言,中国金融科技不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相关内容

数字货币的价值从何而来(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是一回事吗?很多人都搞错了)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