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轩(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了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点明了建设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全局性、结构性的重大变化,取得了非凡成就。亮眼的成绩背后,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强劲支撑。作为连接实体经济、金融、科技的重要枢纽,资本市场在推动高水平循环、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杠杆作用。
近年来,通过加快基础制度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高质量资本市场生态初见雏形。特别是随着全面注册制稳步推进及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资本“活水”精准浇灌科创土壤,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坚实助力。
但从客观上看,我国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衔接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集中表现为科创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国目前科创企业仍以间接融资为主,但我国融资担保、抵质押品管理等机制尚不健全,难以满足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从作为创新更优选择的直接融资渠道来看,目前我国企业上市门槛依然较高,市场存在规模不大、差异化程度不高、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加之注册制配套制度尚不健全、风投市场耐心不足,使得直接融资对科技创新的“活水”效应无法充分释放,影响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
新征程、新起点,下好科技这步“先手棋”,需要从优化资本市场发力,增强把控“棋局”的定力和实力。通过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夯实基础制度、创新关键制度、发挥融资功能,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行业企业,更大力度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创新间接融资模式固本。支持地方建立科技创新专项项目库,健全银行机构信用管理机制,完善融资担保、抵质押品管理机制,并丰富银行信贷产品,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在授信、期限、额度、模式上进行差异化设计,降低科创公司的融资成本。
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开源。以全面实行注册制为引领,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配套改革,包括交易所公司制改革、采取更灵活的交易制度、完善强制退市标准、优化退市流程环节等;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力量,打造更多样的金融工具,充分释放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潜能,让稀缺资源配置到最优科创资产上。同时,提高对中小微企业增信支持,支持更多科技型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得持续的中长期融资;创新债券融资工具,丰富债券融资产品,加快资产证券化发展,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债券融资。
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培元。通过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放,不断丰富跨境资产配置工具箱,加快吸引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入市,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通过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与国际通行规则的制度衔接,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科创环境,实现更深层次的资本市场双向合作。
以更活跃的创投市场谋局。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新财税制度,营造更加优良的投资服务环境,充分发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创业投资力量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转化等创新活动的支持;支持创业投资机构深度参与企业发展和治理,为优质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知识、人才、专业技能等,提升企业经营水平;探索多元化激励机制,促进关键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的相互驱动、融合发展。
以更深入广泛的数字金融应用赋能。加强国家数字普惠金融顶层设计,健全数字要素收集、共享、处理以及安全保障等机制,建立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信用评价、市场定价、风险控制模型。促进金融机构组织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优化金融交易程序,提高金融普惠力度。
来源: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