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新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双边关系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以及中新自由贸易协定升级后续谈判实质性完成。商务部形容,中新自贸协定升级是中国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将有力推动中新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于江苏而言,新加坡是一路同行的“老朋友”,更是共赢未来的“同行者”。据南京海关统计,2022年,江苏对新加坡进出口1149.2亿元,增长15%,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1%,集成电路、半导体制造设备、塑料制品等都是双方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新起点上,双方如何巩固“黄金成果”,用好“高质量”合作这一重大利好,深入推动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全面开花?
旗舰项目“再升级”,结出硕果累累
放眼江苏,苏州是与新加坡往来最频繁、合作最紧密的城市。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首个旗舰型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自诞生起便承担着开放合作、改革试验的非凡使命。如今,在商务部公布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该园区连续7年位列第一;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总部、全球灯塔工厂云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先进材料等产业拔地而起。
“推进中新合作29年,园区完成了从‘试验田’到‘示范田’的转换。”园区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卫严坦言,在开发建设初期,园区借鉴了新加坡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先进经验,编织了一份高标准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建立了一系列刚性约束机制来保障规划实施始终如一,“也正是这份规划,保证了园区近30年发展建设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精细招商”也是从新加坡取到的“真经”之一。当年,国内很多开发区还停留在“等商上门”的时代,而苏州工业园区已实行小分队、多批次“上门招商”,园区投资促进委员会主任蒋卫明说,当时园区“抢先一步”招引的企业,如今很多已经成为园区内的总部企业、领军企业。细看苏州工业园区的布局,不难发现,新加坡“金融元素”为其发展起到“加持”作用。星展、华侨、大华三大银行全部落户,而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也已成为中新企业双向跨境投资的重要平台。“新加坡是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之一,深谙‘金融+产业+生态’的重要性。”园区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局局长朱晓焱深有感触,园区企业在发展的关键阶段,总能及时获得金融“活水”,区域经济“血脉”得以畅通、强劲。
巩固过去取得的“黄金果实”,苏州与新加坡的合作早已从“初级版”迈向“进阶版”,在“双向奔赴”中不断结出新果实——生物医药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号产业”。不久前,在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监管下,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批价值约6万元的针管从新加坡报关进口至苏州工厂。“凭借中国—东盟自贸协定项下的原产地证,我们这批货物可以减免关税和增值税5463元。”该公司物流经理史永峰介绍,今年以来累计从新加坡进口中国—东盟自贸协定项下货物货值超840万元,享受到税收减免约77万元。据悉,为帮助辖区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积极宣讲中国—东盟自贸协定、RCEP等政策优惠,创新开展“长三角区域特殊物品风评结果互认”改革试点,解决同一生产商、同种特殊物品在不同关区需重复实施风险评估的难题,审批手续压缩至1个工作日左右。
今年2月,太仓市、昆山市、吴中区、相城区、苏州高新区组成的苏州代表团,直奔新加坡,成功签订40个合作项目,涉及城市建设、食品深加工、光伏、数字化诊疗等多个产业领域。“苏州与新加坡的合作正加速向全市域、全领域、全方位深化,未来将面向科技创新、双向投资、服务贸易、绿色发展、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人文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高质量推进互利共赢。”苏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紧扣“高质量”,苏新合作期待再出发
中新双边关系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为双方未来合作划定了重点、明确了战略方向,业内认为,“高质量”更是一大关键。
众所周知,新加坡在绿色技术、金融服务等方面具有鲜明优势,这也是新加坡与南京近10年来合作的重点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市历年累计批准及设立新资项目507个,累计实际使用外资35.6亿美元。“新加坡是南京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和贸易伙伴。”南京市商务局对外交流合作处相关负责人以龙头项目,南京生态科技岛建设为例介绍,早在2009年,该项目就明确了“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的发展定位,如今,其打造的全岛滨江风光带、湿地公园等已成为南京城极具代表性的一片“绿色空间”。此外,近年来,南京本土企业焦点科技、亿嘉和、美思德化学、基蛋生物等4家上市公司也借助“新宁合作”的契机,赴新加坡投资,拓展新商机。
共享合作机遇,更多美好前景还在路上。随着中新联合声明的发布,各方都期待,更多高标准、高质量的合作,能为区域经贸发展打开新局面。“下一步,南京将聚焦服务业开放创新,深化与新加坡的合作,同时引导企业用足用好RCEP等自贸协定关税优惠,助力两地企业降低进出口环节成本,争取更多获得感。”南京商务局对外交流合作处副处长周全表示,将紧抓南京获批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机遇,积极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和自贸试验区”两大国家重大开放战略机遇的叠加优势,立足于“新加坡-南京重点项目合作委员会”工作机制,与新方建立更高能级的开放链接,鼓励支持两地企业共同开拓服务业领域新蓝海,合力推动服务业开放先行先试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拓展双方合作新空间。
放眼江苏与新加坡的经贸合作,政府主导项目只是“冰山一角”,更多民间商业合作似“春潮涌动”。今年3月底,国际龙头企业新加坡胜科城镇发展有限公司迫不及待地赶到无锡,首席执行官赵万成更以“回家的感觉”形容对无锡的感情。当前,胜科集团与无锡高新区合作共建的“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已成长为全市国际化程度最高、高新技术产业最密集、单位面积产出最大的工业园区,为无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集团将大力引进新加坡成熟的城镇开发及建设经验,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在项目招引、产城融合、绿色低碳等方面持续拓展与无锡的深度合作。”着眼未来,赵万成信心满满。
携手“向未来”,一路春意融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中新两国合作逐步向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拓展。近年来,在江苏与新加坡的“双向奔赴”中,也多能看到“含绿量”足、“含金量”高的优质项目,技术、资源、资金跨国跨区域流动,正为双方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创造机遇。
作为南京本土的一家民营企业,中圣集团紧握“绿色创新”钥匙,力争打开“制造”新天地。近年来,该企业坚持自主研发,提出用热棒技术治理冻土的想法,并加以应用实施,研制开发的专利产品“带中心测温管的低温热棒”,被指定为青藏铁路冻害治理的唯一技术储备,为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作出了关键贡献。“企业寻求高质量发展之路,就必须不断走出舒适区,要在国际市场的搏击中增进本领、提升竞争力。”中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宏新敏锐地看到,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新加坡市场充满机遇,他决定带领企业在新加坡上市。
新加坡对于上市企业的要求和规范,非常严格、具体,这也倒逼着企业不断提升管理能力。郭宏新感慨,近几年,企业在摸索中前行,逐渐了解了国际市场的制度、规则,这为企业更好、更远地“走出去”奠定了基础。尤其近年来,新能源、绿色科技等领域非常受新加坡投资人欢迎,中圣集团将“资金”转化为“成果”,不断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近几年获得200余项国家专利,“新加坡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进入新加坡市场,更好地对接欧美等市场,获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江苏企业“走出去”,新加坡企业“走进来”,深度交融交往中,迸发着发展火花。早在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金鹰就将投资中国的“首站”放在江苏,多年来,集团产业布局已遍及南京、无锡、苏州、南通、常州、泰州、盐城、宿迁等8个地市,累计投资300多亿元,带动就业近5000名。“江苏是新加坡金鹰在中国最大的战略投资基地。”集团主席陈江和心潮澎湃地说,中新联合声明为企业下一步投资中国、深耕江苏注入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当前,新加坡金鹰投建的南通如皋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项目总投资达410亿元,也是目前该集团在中国单一城市、单一省份投资最大的综合型项目。据悉,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产20万吨莱赛尔纤维、年产200万吨高档白卡纸,引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能确保生产做到废水全部回收处理不外排,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作为一家跨国企业的负责人,我长期生活在海外并经常前往不同国家访问,我将充分利用自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鼓励和支持更多投资者了解中国市场,走进江苏。”陈江和认为,江苏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优渥的营商环境,更有强大的“制造家底”作支撑,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江苏是片“春意融融”的投资沃土。他满怀期待地告诉记者,今年,他将重点把“绿色工厂”的先进理念带入江苏,不久前,金鹰集团成立了专门的碳管理委员会,旨在通过提升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等措施降低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我们已将这种管理方式引入集团投资的江苏工厂中,‘精益管理’理念将纳入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中,最大化提升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效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