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我国与世界的融合度在不断地加深,汇率市场化改革也成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序推进,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适应市场化运作的汇率机制,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目标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汇率形成机制。
疫情爆发之后,中国快速的复工复产助推了全球经济的恢复,也促进人民币不断升值,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成为外汇市场的重要货币之一。
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历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重要阶段和背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形成的特点,以及2021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和重要阶段
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以市场汇率作为人民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唯一价值标准,这使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状况成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主要依据。同时,我们也来了解下人民币汇率发展过程的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前人民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1981年起:人民币实行复汇率,牌价按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
1981-1984年:官方牌价与贸易内部结算价并存。
1989年12月26日:由1美元3.7036元人民币调到1美元换4.7221元人民币。
1985年1月1日起:取消贸易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美元合2.7963元人民币。
1986年7月5日:由1美元换3.1983元人民币调到1美元换3.7036元人民币。
1990年11月17日:由1美元换4.7221元人民币调到1美元换5.2221元人民币,贬值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冲击相当大。
第二阶段:1994年起人民币并轨并适应市场化发展
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1994年1月1日:汇率体制重大改革,实施有管理浮动汇率制。人民币一步并轨到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
1994-1996年间: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和大量资本内流,及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承受巨大压力。
1997年之后: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在较窄范围内浮动,波幅不超过120个基本点,并没有随宏观基本面变动而波动。
2003年起:国际社会强烈呼吁人民币升值。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否的论战不断升级。
第三阶段:2005年起人民币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是1994年以来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07月21日:人行正式宣布,废除原先盯住单一美元的货币政策,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美元兑人民币官方汇率由8.27调整为8.11,人民币升幅约为2.1%。
2007年0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自1994年以来首次超过港币。
2007年05月21日:人行决定,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3%扩大至0.5%。
2008年0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00。
2008年中期至2010年6月: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已经升值了19%,但受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停止了升值走势;同时,在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开始紧盯美元。
2010年6月19日:人行宣布,重启自金融危机以来冻结的汇率制度,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2012年4月14日:人行决定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5%至1%,为5年来首次。
2014年3月15日:人行决定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2%的幅度内浮动。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2%扩大至3%,其他规定仍遵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0〕325号)执行。
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重回“6.5时代”。 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将平稳升值。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形成的特点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
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人民币汇率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并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特点。
1、市场供求为基础
根据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确定的汇率与当前的进出口贸易、通货膨胀水平、国内货币政策、资本的输出输入等经济状况密切相连,经济的变化情况会通过外汇供求的变化作用到外汇汇率上。
2、有管理的汇率
我国的外汇市场是需要继续健全和完善的市场,政府必须用宏观调控措施来对市场的缺陷加以弥补,因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必要的管理是必需的。
主要体现在面:国家通对外汇市场进行监管、国家人民币汇率实施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必要的市场干预。
3、浮动的汇率
浮动的汇率制度就是一种具有适度弹性的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
4、参考一篮子货币
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
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2021年人民币汇率改革走向市场
弹性增强,是2020年人民币汇率运行的显著特点之一。这一年,人民币汇率呈现出先贬后升的走势,经受住了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冲击考验。
202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成为各方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推动人民币保持稳定的力量在2021年还会延续:一是中国经济增速全球领先;二是人民币资产对于全球资金的吸引力仍在持续提升;三是全球货币政策易松难紧,中国的利率仍然相对较高。这些因素都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此外,2021年人民币汇率弹性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既是应对外部冲击的正常反应,也是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走向市场化的体现。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当今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明显,投资者对预期变化比较敏感,一些消息面的冲击容易引发市场大幅震荡。只有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才能帮助对冲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冲击,保持货币政策自主性。
随着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市场对人民币是否进入了升值周期的讨论渐起。对此,专家认为,周期一般指某些变量具有较为明显规律性的反复出现的走势,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用周期来讨论人民币汇率并不合适,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规律性。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因为汇率是资产价格,有涨有跌,所以不可能把每一次涨跌都定义为周期。定义周期应持续一段时间,累积一定幅度。可以看到,从美元、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来看,升贬值周期持续的时间都很长。从大的周期来讲,每次升贬值的周期都会持续几年,幅度会在40%以上,所以不能认定人民币已进入升值周期。
对于下一步人民币汇率改革,央行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继续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一是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继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好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三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四是把握好内外部均衡的平衡,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