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想替代是我们手里的纸钞和硬币(M0)。
从学术角度而言,M0=流通中的现金;M1(狭义货币)=M0+企业等单位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M1+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在穆长春的讲话中,再次明确了央行数字货币是M0的替代,并不涉及M1和M2。这是因为M1、M2现在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
另外,支持M1和M2流转的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各类网络支付手段等日益高效,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以,用央行数字货币再去做一次M1、M2的替代,无助于提高支付效率,且会对现有的系统和资源造成巨大浪费。
与支付宝和微信有什么不同?
相比之下,现有的M0(纸钞和硬币)容易匿名伪造。通俗来讲,M0其实就是我们手中的现金。实际上,央行数字货币注重的是代替我们手中的纸币和硬币,因为它们存在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的风险。
有人要问,支付宝之类的不是已经替代这些纸币和硬币了吗?
事实上,央行数字货币在一些功能实现上与电子支付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电子支付工具的资金转移必须通过传统银行账户才能完成,采取的是“账户紧耦合”的方式。
而央行数字货币是“账户松耦合”,即可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使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央行数字货币既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可以实现可控匿名。
目前,注重M0替代的央行数字货币,主要想解决现钞和电子支付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纸钞和硬币容易匿名伪造,存在被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的风险;二是基于现有银行账户紧耦合模式的电子支付,无法满足公众匿名支付的需求。
正如穆长春所总结的,央行数字货币其实主要是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于是,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既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又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是对现有货币体系和支付体系的有益补充,而不是推倒重来。
央行数字货币会动谁的蛋糕?
支付宝和微信等小额支付业务可能会受到冲击。
如上文所述,央行数字货币的一大特点是可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主要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
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实现匿名,那么使用央行数字货币会比使用支付宝微信更具有私密性,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支付巨头收集我们的消费隐私并推送相关商品促销信息。换句话说,未来可能只有央行能够收集我们的支付信息。
来源: 新浪财经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