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成自己的估值表”一文概括描述了制定估值表的步骤,本文主要是通过图文方式详细解释数据获取的方式以及给指数估值两部分。
数据获取:
1、理杏仁
打开理杏仁,注册账号登录,可以免费使用2周。选择:指数->估值列表,可以看到下面的表格。
上表中最右边一列点击关注,关注后这个指数就会出现在我的指数那一页,后续跟踪起来会方便很多,我关注的指数如下:
关注之后,在我的指数这一页就会显示所有已关注的指数,左上有导出CSV选项,可以导出用excel打开,方便拷贝数据。
图中有个PS-TTM,这个是市销率,有些行业用这个进行估值会更合适一些,比如互联网相关行业,尤其对于前期大幅扩张、用户积累阶段,也就是常说的烧钱阶段,用PS进行估值可能会更好一些。
点击上图中场内和场外基金,可以查看此指数相关场内和场外基金,有的对应多个,就需要投资者来选择,一般方法是排除规模过小的,从剩下的里面选择跟踪度较好,费率低的,这个我会专门写一下。下图是红利指数的场内基金
也可以看指数ETF的权重股,目的是当有多个ETF基金的时候,可以对比选择合适的ETF,或者股票想买没办法买的时候,可以看ETF是否有重仓想买的股票。
举个例子,比如想买腾讯和阿里巴巴,但是没开港股,中概互联50的成分股如下,重仓股是腾讯、阿里巴巴和美团,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需要说明下,理杏仁是收费的,价格如下:
2、雪球&蛋卷基金
蛋卷基金->指数估值里面数据如下,也比较清晰明了,可以作为补充,比如纳指100的估值数据理杏仁是没有的,就是从这获取的,缺点是无法导出excel。
指数估值:
指数估值是个复杂的过程,个人的经验、年龄、预期、现金流情况不相同,风险承受能力也就不一样,在投资的时候标准也可以不一样。因此不建议直接抄作业。
第一个问题,估值情况对应的条件、时机和操作是什么?
答案就是上面的表格,其中列了两个分位点区间,主要是每个人的风险承受力不一样,目前我选择分位点区间2,相对保守。基于分位点20%和70%两个关键点,设定定投过程中的几种估值情况。
1)极度低估:分位点区间0%-10%,此时的点位在历史10年中仅有10%的时间处于这个位置,说明机会难得,应该尽可能多的买入份额。
2)低估:分位点区间10%-20%,低估阶段属于开始建仓的区间,此时估值不是特别低,建议分比例建仓,防止继续跌没钱买。
3)正常:耐心持有,估值说高不高,说低不低,每一两周看一眼就行,不用太关注,有时间有能力可以做做T。
4)高估:止盈阶段,在这个区间可以采用高估分批止盈的方式止盈,从而实现更高的收益率。
5)极度高估:如果在高估阶段都没有卖完,到了这个区间还是建议清仓式卖出,每次卖出的份额应远远大于高估阶段。
估值有了,投资总的策略:买入采用金字塔加仓法,越低估买入的越多;卖出采用倒金字塔减仓法,越高估卖出的越多,至于上表标识的1-1.5倍还是1.5-2倍,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第二个问题,分点位是选择使用PE分点位还是PB分点位?
以沪深300为例,用PE分位点相对合理,完全不考虑PB分位点,所以上表的分位点区间使用PE分位点区间,当前PE分位点是35.01%,处于20-70%的区间,所以当前沪深300就是正常估值。
以中证银行指数为例,银行由其特定的商业模式决定,用PB估值相对更好一些,可以反映当前银行净资产情况。所以上表的分位点区间使用PB分位点区间,当前PB的分位点是5.35%,处于0-10%的区间,所以当前中证银行就是极度低估。
那我们什么情况下使用PE和PB分位点的结合呢?
这种情况主要针对当PE分位点和PB分位点两个相差较多的情况,比如当前创业板50的PE分位点处于7.70%,而PB分位点处于32.74%。根据经验,创业板一般是成长股,用PE分位点更合适一些,但是目前创业板也出现了一些大市值的个股,成长性也在慢慢下降,结合PB一起综合考虑会更好一些。
综合分位点的计算公式 = PE分位点*PE分位点权重+PB分位点*PB分位点权重。权重代表PE或者PB分位点哪个更重要,因为仅考虑这两种分位点,所以两种分位点权重之和是1。
针对创业板50的上面3种估值情况做个说明:
情况1:像沪深300一样,只考虑PE,则PB分位点权重是0,因此综合分位点就是PE分位点,处于极度低估。
情况2:重点关注PE,但也考虑PB,重要性较小,因此给PB分位点的权重只有25%,此时计算的综合分位点要大于PE分位点,处于低估。
情况3:这种情况认为PE和PB同等重要,此时计算的综合分位点是PE分位点和PB分位点之和的一半,处于正常估值。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同一个创业板50指数的估值,估值可以是极度低估、低估和正常。这取决于你更看重什么,PE还是PB?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对估值又都有各自的经验和方法。如果你已经具备调整、优化数据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分析、优化分位点区间,分位点计算方式,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
1)指数成分股是不断变化的
比如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这也就意味着估值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创业板的个股纳入沪深300,会带来估值中枢上移。行业指数的成分股变化更快一些,所以建议3个月就审查一下。
2)个人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
每一个人每个阶段都是不同的,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经验以及收益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规则。如果你是个极度低风险投资者,可以将极度低估的区间划分更小一些,比如0%-5%;低估时不买入,只在极度低估区间买入等等。这种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至此,数据获取和指数估值就讲完了,希望通过这两篇文章,大家能够把估值表给建立起来,当然各位也可以继续优化,来发现更好的方法和策略,以便制定自己的投资计划。